第144章 招贤令起波澜,帝后一锤定音 (第1/3页)

肖逸风回府后,召集李云龙、婉儿、表叔叶云澜等人,率先说道:

“表叔,我即将赴蒲州任职,人生地不熟,您觉得我该带哪些人呢?”

表叔捻须,沉稳道:

“逸风,钱粮财政是根基,得有得力之人掌管,教育也至关重要,关乎蒲州未来啊。”

肖逸风点头:“岳父也这么建议,还推荐了几位相关人才呢。”

李云龙接口:“逸风,刑狱律法的专业人才决不能少,那是蒲州安稳的保障。

还有农业,民以食为天,得有人推动。就说蒲州那片盐碱地,得有懂改良的人。”

肖逸风眼中闪光:“云龙说得对,这些人蒲州急需。”

婉儿微笑着说:“夫君,商业也不能忽视。

咱们在名下的酒楼经营得好,可带些人去蒲州开酒楼,开启商业之路。

这对赋税和民政都有益。表叔若不去,你得有谋士在旁。”

肖逸风感激道:

“多谢娘子、表叔、云龙。”说

着在纸上书写:“财政需善于理财的账房。

教育要有德高望重的学正和各类教谕。

刑狱要明察秋毫的师爷和高强的捕头。

农业需懂农事和改良土壤的农官。

商业得有灵活的掌柜和市吏。”

肖逸风接着说:“招贤令我有了想法。

今蒲州广纳贤才,不论职位高低、男女老少,皆有机会。

若有官职在身者,愿往蒲州助力,本侯必向朝廷如实呈报诸位功绩。

若能使蒲州之地钱粮充裕、水利兴修、商业繁盛、刑狱清明,朝廷晋升之路,本侯定当竭力举荐。

无论尔等原是京官或地方小吏,蒲州皆为大展宏图之舞台。

若为学子,才学优异、品行端正者,蒲州愿为汝等搭桥。

无论经史、律法、天文、地理,或是算术、医术、农学等各科之才。

经考核后,成绩佼佼者,本侯将力荐入国子监深造,望日后为国家社稷效力。

若为平民百姓,身怀一技之长,诸如工匠,无论木工、铁匠、石匠,技艺精湛者;

或医者,妙手回春、医德高尚之人;

亦或其他擅长畜牧、纺织等技艺者。

蒲州皆欢迎之。

一来,可获高薪厚禄,保家庭衣食无忧;

二来,虽大多暂为吏员之职,但凭能力亦有晋升之望,与官同荣,共为蒲州发展尽心竭力。

蒲州亟待贤才,望各方志士响应,共铸辉煌,福泽百姓。”

写完展示给众人,婉儿夸赞:“夫君真有才,这令周全,定能吸引贤才。”

表叔点头:“逸风,此令一出,蒲州有希望了。”

众人赞叹,对未来充满期待。

此招贤令一出,朝中大臣纷纷议论。

朝堂之上,皇上龙颜大悦,赞道:“肖逸风此令能广纳贤才,于我大梁发展大有裨益。

人才汇聚,地方兴盛,国家方能长治久安。”

然而,今日上朝之时,局面并非如此和谐。

诸多大臣各执一词,有支持者,亦有反对者。

户部尚书林大人、礼部尚书苏大人,还有鲁国公,皆力挺肖逸风的想法。

称赞其高瞻远瞩,为蒲州发展用心良苦。

但御史大夫王大人、大理寺卿李大人等一干人等,却面露不满。

御史大夫王大人出列奏道:

“陛下,肖逸风此招贤令虽看似美好,却隐患重重。

如今朝堂之上,多是世家子弟,寒门寥寥。

此令一出,不论男女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