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陶瓷 (第1/2页)
这一击之下,石英裂成了几块。
收好石英后,唐哲返回了营地。
自动粉碎机里,上面的长石已被打成小颗粒,下面的长石已出现粉末,进度很快。
唐哲等长石打得差不多了,把粉末倒出来,加入石英。
他又去篝火旁看了看熬制的贝壳,贝壳已经被煮得软烂、起泡,原本清澈的水也渐渐变白浑浊,离成功不远了。
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马上就能制釉了。
此时,观众们也被他这一系列专业操作所吸引。
他们不懂原理是否合理,但这操作看起来很靠谱!
一个小时后,所有材料都准备妥当。
篝火上的贝壳已经从石灰乳变成了石灰膏,氧化钙也搞定了。
“唐哲,你在干嘛呢?看你忙活一上午了。”
黄燕敏拔完草回来,好奇地问。
“做釉料,一会儿就能上釉,等釉干了就能开始烧窑了。”唐哲有些激动地说。
第一次玩这么大的项目,他对这批瓷器也是满怀期待。
在野外用上高雅的瓷器,这才符合他高端的气质嘛~
“做釉料?”
黄燕敏注视着唐哲的一举一动,眼神一亮,兴趣倍增,干脆蹲下身,仔细观察唐哲的每一个步骤。
网友们也被这股好奇心驱使,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然而,这一步骤意外地简单,让大家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什么特别之处来评论。
制釉,其实就是将多种原料加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再过滤,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
因为这些材料并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它们的作用是在高温下促成窑变,本质上就是物理上的熔化过程...
唐哲并没有因为这活儿简单就敷衍了事,反而极其精确地控制着配料比例,尝试了多种不同的配方,制作出好几种釉料,并给每种瓷釉编了号,详细记录下各自的配比。
这样一来,如果发现某种釉料效果出众,将来就能直接按照同样的比例复制。
接下来,到了上釉的环节!
这活儿考验的是细心,只要把釉料涂抹得均匀饱满就行。
对唐哲而言,这轻而易举。
他运用不同的釉料进行上釉,不断尝试,有的追求单一色彩的纯粹美,
而那些带有图案的,则通过复合釉料上色,增添层次感和美感。
白窑李大力问:“师傅,这釉料行不行啊?”
白窑瓷回答:“难说,釉料好不好,得烧出来才知道。不对,确切地说,就算烧了也不一定能马上判断。
因为不同的釉料适应的温度各异,需要反复试验才能掌握其使用技巧,这也是我们坚持使用固定釉料配方的原因,便于控制。”
泥火一生感慨道:“确实,为了保证质量,釉料配方往往是家族内部传承,不外传。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优秀的釉料配方逐渐失传,这是我们陶瓷行业的痛处。”
张家陶泥匠叹道:“唉,以前烧瓷能赚钱,保密还有意义,但现在这行情,恐怕愿意学这门手艺的年轻人不多了。”
旧宫博物院表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应该多交流,这些都是历史的瑰宝。
希望借咸鱼大王这次的活动,能给我们的陶艺界一个与外界沟通的契机,弘扬传统文化,还得靠年轻一代去传承。”
陶艺界的人逐渐对唐哲改观,开始惋惜手艺的衰落。
若非咸鱼大王在野外直播烧瓷,凭他们的影响力,要在年轻人中推广陶瓷文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们甚至开始有些感激唐哲了。
约莫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