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参加学校宣传队去各村子演出 (第1/3页)

在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那是一幅质朴而充满生机的画卷,时间仿佛在这里缓缓流淌,每一缕炊烟、每一声鸡鸣都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与温情。那时的农村,虽然物质条件相对匮乏,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对文化的渴望如同干涸土地对雨露的期盼,而文艺宣传队的巡回演出,无疑为这片广袤的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希望。

山区农村,大多被郁郁葱葱的田野和起伏的森林所覆盖,村落都是分布在各个山沟里。春天,万物复苏,桃花笑春风,蜜蜂在花间穿梭,忙碌地采集着春天的甜蜜;夏日,稻田里一片翠绿,稻浪随风起伏,仿佛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乐章;秋天,则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稻谷低垂着头,等待着农人的收割,空气中弥漫着稻香与果实的芬芳;冬天,虽然寒风凛冽,但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升起,围炉夜话,温暖了每一个寒冷的夜晚。

那时的农村,道路多为泥土或石子铺就,雨后泥泞不堪,但正是这样的环境,孕育了村民们坚韧不拔、勤劳质朴的性格。村头的大树下,常常聚集着闲聊的老人和嬉戏的孩童,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是乡村最美的风景线。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时节,我们文艺小分队踏上了前往偏远村落巡演的路途,心中满是对未知的好奇与对舞台的憧憬。沿途,翠绿的稻田与远处连绵的山峦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偶尔传来的牛铃声和孩童的欢笑声,为这趟旅程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活力。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村民们早早地便在村口等候,脸上洋溢着淳朴而热情的笑容。村长用他那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欢迎我们,并安排了几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帮忙搭建简易的舞台。舞台虽不华丽,但足以承载我们所有的热情与梦想。

上午十点左右,演出正式拉开帷幕。首先上场的是琳,他身着改小的绿军装,妆容精致,仿佛从旧时光中走出的京剧名伶。他演唱的是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经典选段,那高亢激昂的唱腔,时而婉转低回,时而慷慨激昂,瞬间将观众带入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村民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紧接着,是舞蹈表演。男女同学身着白衬衣蓝色裤子,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轻盈的步伐如同山间跳跃的精灵,将《北京金山上》的喜悦与自由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时,全体队员手拉手,歌声嘹亮,那份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在山谷间回荡,久久不散。每个同学都是经过老师细心地化妆,用那双巧手将我们装扮成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她一边忙碌,一边还不忘叮嘱我们上台时的注意事项,那份关怀与期待,让我们倍感温暖。

乐器伴奏则由音乐老师亲自操刀,一台老式手风琴在他的指尖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流淌出悠扬动听的旋律,为每一个节目增色不少。每当音乐响起,都能感受到他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那份情感也深深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演出结束后,村民们纷纷围上来,说些赞美的话语。那一刻,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它跨越了地域与语言的界限,将我们紧紧相连。这次巡演,不仅让我们收获了宝贵的舞台经验,更让我们体会到了艺术带给人们的快乐与希望。

中午同学被分配到村子里不同的家庭吃午饭,我们几个怀揣好奇心的学生,踏着轻快的步伐,被安排前往一户农家体验生活,心中满是对未知农家的好奇与期待。然而,当我们踏入那扇略显破旧的木门,眼前的景象却与想象中的田园牧歌大相径庭。

房屋的外墙被岁月侵蚀得斑驳陆离,仿佛土坯茅草屋似乎再也难以承受风雨的冲刷。门轴转动时发出的吱嘎声,像是老人在低语,讲述着过往的故事。屋内,光线昏暗,几缕微弱的阳光透过陈旧的纸糊的窗棂,与摇曳不定的煤油灯光交织在一起,勉强照亮了这片狭小的空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