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生活都不易(四) (第1/5页)
然而在白沙关北门楼阁楼上,解放后兴建的历史珍贵纪念照片,因岁月的流逝与当时技术的落后,全部潮化,只留下木质的红色相框,静静地留下历史上曾经的痕迹。为了推动新县红色旅游业的建设,而白沙关的重建工程,已迫在眉睫。
脚踏红色的土地,寻访红色的传承,带着久慕的心情,携着期盼的思绪,如约而至,进入了这千古雄关——白沙关。
走在关内的石板路上,仰望着东侧,巍峨耸立、蜿蜒曲折的江淮岭望风尖,蓝天依旧映衬着青山,白云依依飘过头顶,微风拂动着我洁白的衬衣,此时,我只遐想着化成一只白鸽,飞向蓝天,俯瞰这不足百米长的关内巷道。触感着那来自远古的苦难沧桑……
千百年来尘与土,多少英雄豪杰。曾经的战马嘶鸣,战鼓声声,曾经的枪炮声声,如这头顶上的白云,随风荡漾着飘过……
如今,这雄关古道,依旧静静屹立在江淮山巅之间,在葳蕤多姿的盛夏来临时,荒废的雄关静静地躺着,那曾经的繁华与战火硝烟的岁月,那数不尽的文人墨客的感叹,那传承古今的传奇,还有那一抹无法言喻的荒凉……
远去了峥嵘千年的古关,掩埋了历史上鏖战的尘埃 ,在这炙热的阳光照射下,我站在白沙关口,从远古的记忆中回味,从回味中沉思——
仿佛听到了,那远古悠远的马铃摇曳、马蹄声声。仿佛也看到了,那回旋在江淮岭上、天空里轮回的远古雁群……
一代名将梁红玉,其阵之亡之处,据考证,在今沙窝镇马庄,即宋时的黄土关。
梁红玉(1102—1135),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宋朝着名抗金女英雄。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居民方腊,啸聚山民起义,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官军屡次征讨失败,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战败获罪被杀。梁家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即由各州县官府管理的官妓,但由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百步穿杨、百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故梁红玉也被列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名妓之一。
韩世忠是陕西延安人,虎背熊腰,一身是胆,为人耿介,尤喜济人急难,是一个正直而勇敢的英雄人物。童贯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闷闷不乐,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引起了韩世忠的注意,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惜,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
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飞马传召。梁红玉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杨国夫人。
后携助丈夫韩世忠在黄天荡击鼓退金兵,在历史中广为民间传颂。
南宋时期,金人南侵,战乱频发,民不聊生,天灾闹饥荒,民食不裹腹。江淮一带的蒲儿菜传说为梁红玉所发现并沿食至今。蒲儿菜也有牙缝粮之称。
绍兴五年,梁红玉跟随韩世忠出征,她自己还组织一支部队号称“娘子军”,与金军,伪齐的“镇淮军”战于江淮山阳等地,刚开始是屡战屡胜,名扬天下。1135年农历八月二十六日,遇伏遭到金军围攻,金军是出了“超级武器——铁甲骑兵”叫“铁浮图”,其实这有点像欧洲的十字军,《宋史·刘琦传》记载:“兀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