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有泪不轻弹(十) (第2/7页)

好书推荐: 悠悠修仙路

海奔驰向杭州的火车呼啸而过,让我想起了这首抗日之歌。满腔是无限的感殇,虽心中千头万绪奔涌,竟无语凝噎。

一九一五年杭沪铁路修通后,为方便在盐官镇观潮,在斜桥处修建了火车站,临八月大潮期间,当时并开通了专列接送。而千余年繁盛的盐官古城,因铁路的开通也开始走向没落。百余年过去了,繁盛了现今的海宁市。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五日,淞沪会战爆发,三月后长三角沦陷侵略者之手。为了控制杭沪铁路,日军在沿途修筑了工事,其中斜桥火车站旁就是其中一处,完工于一九四零年。车站东西两处碉堡与哨楼,内设地下水牢。墙壁上依旧悬贴着侵华日军留下的报纸。八十余年过去了,此处文物保存完好,让人惊叹。现在是浙江省“九.一八”事变的爱国教育基地。

远去了历史的硝烟,斑驳的斜桥火车站依然屹立在铁道旁。尘埃落定,云淡风清,江南水乡在新时代飞速发展,海宁如钱塘江潮水一样与时俱进发生着巨变,历史将翻阅新的篇章。

长埭外,古道边,运河日斜残。声声船号鸣九天,行船已渐远。玉兰红,琼楼耸,临江潮涛涌。青砖黛瓦盐官梦,重游岂从容。

看过了壮观的盐官古城,观赏了花卉长安镇,披着斜桥的朝彩,来到了硖石古镇。

紫薇山的楼亭,烟霞洞的夕阳,南关厢的灯彩,北关厢的诗韵。移情别恋,咋舍不下徐志摩的多情浪漫,还有那顾况品读的真情。

烈土陵园的丰碑,矗立在东山,眺望着璀璨的钱塘江汇流东海。漫步江南,谁不想释怀金庸的侠心,还有那满腔精忠报国的名人。

“读书观其大意,为善不求人知”。在洛塘河岸的西山脚下,走出一位近代国学家——张宗祥(1882—1965),现代学者、书法家。谱名思曾,后慕文天祥为人,改名宗祥,字阆声,号冷僧,别署铁如意馆主。浙江海宁人。建国后任西泠印社社长、浙江图书馆馆长等职。张宗祥先生在京师图书馆期间,为祖国的珍奇文献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在整理敦煌经七千余卷时,发现古人喜书素绢,实为爱用光纸之故。张宗祥积极提出了恢复西泠印社的提案,并同时提出建议:在复社的同时,恢复西泠印社的篆刻印泥,兼售书画及碑帖之类。

若年之后,我常去孤山的西冷印社,揣摩那里的碑文时,更了解了这些名士,当其走到一定的高度时,更是一名返璞归真且求知若渴的谦谦君子。

西山脚下的洛塘岸边,这里还是朱熹的老师杨由义的故里。

114

那年中秋节第二天,便是国庆节。节气已过了秋分,在海宁陪妻吃过午饭,骑着摩托车,间歇式奔跑了十六个小时,当回到新县时,已是第二日清晨。遇上了老赵在我店门口,停着三轮车卖菜。

老赵今年六十有二。家住离县城三里外的村口,独门独院的乡间村舍。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比喻再恰当不过了。

见我开门,老赵马上从三轮车取出黄瓜、地缸豆、小青菜、茄子等十几斤各式的菜,提到我门店里。

<一>

全村人都晓得,老赵爱种菜,除了自己吃,新鲜蔬莱剩余太多了,便用三轮车推到县城菜市场叫卖。

一天在菜市场遇上一位西装革履的青年人。

“大爷,您蒜卖多少钱一斤?”

“两块六,要多少?”

“五块钱来二斤行不?”

“行”!老赵笑咪咪地称完蒜拿方便袋装好。

小伙递了张百元大钞,老赵吐了点吐液沫纸币面上搓搓,确定真钞后把零钱找给了小伙子。

小伙子接过钱后,认真数了数,用手拉了老赵,“大爷,差十元钱。”

“不差呀,刚数好的。让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