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玩心思不吃亏(六) (第3/3页)
得先祖喜爱。他比我爷爷年龄稍大些,一起在学馆上学。王霁初比爷爷早一年参加了红军。
一九二九年春,在鄂豫皖红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了稳固苏维埃政权,两营长奉命剿匪,在熊河驻军攻打高山寨和打鼓寨。为了尽快结束战斗,红军首长向先祖了解民俗人文地理。先祖言道,高山寨虽地势平坦,但对百姓平和,攻克有难度,而打鼓寨彭颂臣不得民心,欺压百姓,虽地势险要,但三日必破。其中高山寨寨主陈老七也是先祖学生。后来果不其所然,佃女徐凤英放火烧了打鼓寨,彭姓族人捉绑彭颂臣于寨门迎接军队,而高山寨月余后大炮轰破山门才攻克。
后来彭颂臣公判枪杀于熊河后河坪。
红军首长高敬亭来我家作客,正值金秋八月,庭院古老金桂飘香,先祖言道,“八月桂花遍地香,什么风把首长吹来了!”
听爷爷讲,当时桂花树和现在的一样粗大,不知是多少年的古树了。匪患解除后,百姓人人手挽红布,家家挂红灯笼庆祝胜利。
至于后来,高敬亭带爷爷(熊太交)也去参加了红军,任六连文书,在湖北境内战斗中因耳朵震伤、眼睛被熏伤而退役,在国民党清共时,因光山县军政长官是潘智武(先祖学生),爷爷才幸免于难,也传袭了我们现在一家族人。后来日本人来了,炮轰了后山的烽燧台与熊河古建筑,也包括先祖桂花树西侧雅致的木雕书楼。先祖因战乱而亡,死时不知所踪,爷爷三兄弟在后山为其埋了衣冠冢。我为先祖离奇而沧桑一生感到骄傲与痛心。
我一直喜好读书看报听新闻,前些日子看资料讲此歌是王霁初先生根据《八段锦》本地民歌所作,不免想起已故爷爷的讲述,参红军回来以后,回到家在熊河开了杂货店谋生,并娶了奶奶(沙窝南湾梅姓姑娘),从我记事起就过着寡言少语的低调日子。
但王霁初不知道与此事是不是巧合?引发了我的好奇。
但家中庭院古桂每年逢中秋左右,依旧十里飘香!那香味清香扑鼻,神清心怡,别有一番特别。每逢花开,只要有时间,我一定回老家的树下闻上几个小时,抛开世间烦心事,入定心神万物清!
据县志和史料记载,一九二九年王霁初根据本地民歌《八段锦》填词写歌后,很快传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九三一年夏三十二军师长漆德玮奉调中央苏区江西后,此歌又传唱开来。一九三二年鄂豫皖转移至川陕根据地后,这样就在大江南北传唱开来。这其中经过文艺工作者的不断润色与传唱,日臻丰富。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九六四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二场《星火燎原》中为主唱歌曲。从那以后就家喻户晓了!
关于《八段锦》,实为明末清初光州“南曲第一人”苏昆生所传,新县的民歌亦与此人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在小时候时曾听爷字辈的人配锣鼓敲打“三番”调时唱过“小小鲤鱼压红腮呀,上江游到下江来……”歌曲是民间情歌小调,同《十绣》、《十爱嫂》、《小大哥》、《小奴家》差不多,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喜庆事时,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大别山沙窝镇民间娱乐的一种方式,到如今也只有七十岁以上有民间才艺的老者会唱和会打那种锣鼓了。
(熊太交参红军所属番号与领导名单:红四军三十一师三团二营六连,师长漆德玮,团长高敬亭,营长林量成,连长胡贵贤,指导员为何忠仁。职位为六连文书。)根据百度查阅,漆德玮为一九二九年为三十二师代师长,至一九三零年后为三十二军师长,而爷爷的笔记中,记录一九二九年漆德玮为三十一军师长,证实其当时身兼多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