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玩心思不吃亏(七) (第2/3页)
区内,从其当时的印象来说,王霁初是在太爷的私塾内读书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我的爷爷和王霁初的生活交集还是很多的,在一起读私塾,先后参加了红军队伍。
《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传言为王霁初所作,此歌曲却没有明确的作者,或许是集体创作,而王霁初很有可能参与其中并有所贡献。那么,熊河村中的那棵古老的桂花树,会不会是一棵点燃创作灵感火花的树呢?
我认为,王霁初这个名字,同姓同名者甚多,当时说不定沙窝辖区内也有人叫此名,并且在熊河读师塾,参加红军后成立柴山保苏维埃政权时,写了这首红色革命歌曲并且开始传唱,后来在革命生涯中牺牲了年青宝贵的生命。我曾为政协《雄关古寨》一书镌写过《山水关》,与我同名者甚多,当时乡邻皆以为此作品,毛铺村一名乡村教师所作,除了负责此事的政协撰稿负责人与编辑,而谁能料到,而实则是我这样农民工所作。
如果王霁初这个人是从商城县城慕名前来熊河读书,与商城县志记载时间上产生了偏差,再说商城城关离熊河相距四十余公里,可能性甚小。应该与商城县这个王霁初无关联。再说当时新县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达到五万余人,同名同姓者相当多。举例说明——就与同本人熊学成,在新县同姓名者熟悉的有三个人,其中一位同名人为在校本科大学生。我在新县政协委员会主编文史资料第九辑《雄关古寨》中撰写了《山水关》,而周河乡同名的先生是一位编制内教师,我仅有初中学历,不认识我的读者,普遍认为是此位教师所撰写。
无论是从历史时间与地理环境上讨论,说不准商城县是为了红色声誉而杜撰的王霁初呢?在那个贫弱战乱的历史时代里,商城县记录王霁初的个人传记那么细致入微,而最先传唱这首歌曲的柴山保,却没有一丝记录,而是传言为其所作呢?
综上所述,传言中作词、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王霁初应是新县(当时属光山县)沙窝辖区的户籍人员,与商城县那位革命牺牲的烈士,从时间与地点上全无关联可言。
我在上次发表的文章中叙述,红军首长到我的太祖家中,太祖说:“八月桂花遍地香,是什么风把百忙中的首长刮来了?”当年这一段逸闻趣事真实的存在,想必与熊河关系密切的学生王霁初是知道的。
桂花写入歌中并用到歌名里,会不会是由高敬亭提议,王霁初引起共鸣,进而引起革命文艺工作者的共鸣而写成了此首革命歌曲呢?谁也不能说,这种可能性就不存在,就完全可以排除。
而我太爷在成立苏维埃政权时受邀参加大会,也是爷爷口头流传下来的,关于资料证据,有待考证。而高敬亭在成立光山苏维埃政权之前,带我爷爷参军是千真万确的历史事实,这是有据可查的。
综上推断,《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的首唱地在柴山堡苏维埃成立的时候。而其创作肯定在它之前,王霁初与这首歌有着历史联系。王霁初曾是红军文艺战士,是不是他创作的尚难确定,曾参与其中却是一个共识。而王霁初与熊河与我爷爷家有交集也是很有可能的事,因此不能排除这首歌与熊河以及那棵大桂花树就没有一点关系。既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那怎么就敢断定是“凭空虚构”的呢?况且,这种渊源传说,在上一辈人里,很多人都曾讲过类似传说,并非是我一家人在这样讲,因此可以排除是我为自己祖先添加光环的可能性。
通过查阅大量史料,一九二九年五月,商城爆发了红色革命起义,建立了红四方面军三十二师。改编于一九三零年五月。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会师于白雀园,史料记载于一九三零年春,白雀园轰轰烈烈地成立了苏维埃政权三省一市的供销市场之时。而《八月桂花遍地开》首唱于一九二九年八月,陈店乡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庆祝大会上。这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