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 《千里江山图》绘真:妙笔千山穿越时空的壮丽画卷 (第1/3页)
女儿和小医官深知爱的教育对孩子们的重要性。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向孩子们传递着爱与关怀。
小祖宗和小医官带孩子到父母的文物研究院和古玩文物店,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传承的文脉。这一天,华荣和华公主向外孙们讲述《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集壮丽与细腻于一身的国画瑰宝,每一笔、每一画都浸透着艺术家的心血与才情。它用独特的色彩和技法,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绵延千里的壮丽山河之中。
王希孟(1096年—?)北宋晚期中国画家,画史无传,据《千里江山图》卷后蔡京题跋,知其18岁时为徽宗画院生徒,山水画曾得徽宗亲自指导,在政和三年(1113年)之前,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此后便无音讯,有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
《千里江山图》是这位天才画家的传世作品,今藏故宫博物院。画用整绢一匹,画山峰起伏、江河浩淼之景,渔村野市间于其中,并描绘了众多的人物活动。用传统青绿法,用笔极为精细,在兰绿色调中寻求变化,为千古青绿之杰作。
据史料记载,王希孟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术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见。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
王希孟传世之作品《千里江山图》卷,此图赐予蔡京,从其卷后的题跋中得知,此图为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全图以大青绿为基调,山脚、屋墙、水天交接处用深浅各异之赭石色渲染,屋顶用浓黑,人物多粉画,用笔敷彩精细,轻重浓淡生动活脱,灿烂艳灼,美不胜收,千里江山秀丽多姿,雄伟壮观。时人赞其画“一点一画均无败笔,远山近水,山村野市,渔艇客舟,桥梁水车,乃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人物如蚁,不可胜数,生息劳作,生动活泼。
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李溥光题记,曾经金代高汝砺、元代李溥光、清代梁清标及乾隆内府收藏,现藏故宫博物院。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
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该图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此图无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标签题为王希孟作。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