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1/2页)
刘晔听后,心中激荡起万丈豪情,再次跪拜,其誓言如雷鸣般响彻云霄:“臣刘晔,愿为亲王殿下披荆斩棘,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愿吾等之忠诚,化作复兴汉室的坚盾利剑,护佑我华夏子孙!”
就在这时,一个奇异而微妙的声音,在刘晔的心底悄然响起,如同天籁之音,又似命运的低语:“叮咚!刘晔的忠诚度激增,犹如烈火烹油,直冲云霄,已攀升至前所未有的巅峰!”这仿佛是大自然对这段非凡友谊的见证,预示着一段波澜壮阔、改写历史的非凡旅程即将拉开序幕。
另一边,解决了董承这个“棋子”的“使命”后,刘宝转身,目光温和却坚定地对董承说道:“国丈大人,宛城之内,局势复杂,曹操的耳目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为了您的安全,也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请您即刻返回客馆,静待时机。”董承闻言,心中虽有对曹操密探的警惕,却全然未察觉自己已悄然成为了他人棋局中的一枚弃子。他匆匆离去,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拉长,未曾捕捉到刘宝与刘晔之间那默契十足、无需多言的眼神交流。这一幕,恰似历史长河中一朵不起眼的浪花,却预示着未来波澜壮阔的巨变。
荀攸向曹操提出的策略,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他们征服天下的道路。他坚信,唯有深植根基,紧握核心,方能驾驭乾坤。这核心,便是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一个可以让自己进退自如、坚实如磐石的堡垒。正如大厦需有坚牢的地基,无根之木终难长久。反观吕布,他如同无舵之舟,四处漂泊,从不致力于培育自己的土壤,最终只能黯然退场。
此时,刘宝正屹立于南阳盆地之上,这片土地虽非天险,却是连接四方的咽喉。北面,是历史悠久的洛阳,中原的璀璨明珠;西北,武关巍峨,如同关中平原的忠诚卫士;南面,汉水潺潺,方城山峻岭巍峨,共筑荆楚的屏障;西可接汉中,东可达江淮,八方辐辏,战略地位无可撼动。
翻开历史的篇章,宛城与襄阳,这两颗南阳盆地上的明珠,见证了无数烽火连天的故事。诸葛亮在这里草船借箭,关羽在这里挥刀斩将,每一个故事都镌刻着这片土地的传奇。刘宝深知,这片土地,是他不能放弃的命脉。
于是,刘宝的目光向北,直指洛阳,誓要夺取那片三川河谷的肥沃之地。三川,是黄河、伊河、洛河共同孕育的瑰宝,而洛阳,正傲立于这片平原之上,如同一位尊贵的皇后。三川之地,除了北依黄河,更有三面群山环抱,宛如天然屏障。西面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东面成皋,刘邦曾在此与项羽斗智斗勇;南面伊阙,白起一战成名,二十四万敌军血染山河;北面孟津,周武王八百诸侯会盟于此,共商大业。每一处,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地,都诉说着不凡。
然而,对于刘宝而言,三川河谷虽为中原之重,洛阳却非其都城之选。世人皆以为,洛阳八关环绕,固若金汤,实则不然。刘宝深知,洛阳虽险,却非长久之计。它虽地处中原,交通便利,但正因如此,也易成为四面受敌之地。真正的王者之都,应如龙跃深渊,既能蓄势待发,又能独善其身。
刘宝的选择,是对未来的深刻洞察,是对战略的独到见解。他深知,真正的征服,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长远的布局。正如荀攸所言,深根固本,方能吞并天下。刘宝,正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在刘宝的眼中,那所谓的天险洛阳,不过是一座华丽伪装下的天然牢笼!想象一下,无论是从哪个方向,那看似固若金汤的防线,只需一日便能被踏平,直抵洛阳城下。这样的战略纵深,狭窄得仿佛是在邀请敌人前来一场速战速决的盛宴。难怪西汉初年的智者张良,会坚决反对将这座城池作为国家的心脏。
让我们回望那段辉煌的历史,当李世民挥师东进,灭掉王世充的战役中,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