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提升村民 (第1/2页)

村子在生态环境改善与特色产业的生态化转型等方面都稳步迈进,小荷的目光又投向了提升村民生活的便利性以及促进村子的数字化发展上,她期望能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让村子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更蓬勃的生机。

小荷首先关注到的是村子的交通状况。虽说村子不大,但现有的道路年久失修,一到雨天便泥泞不堪,给村民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随着村子与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交通的顺畅与否也影响着村子的发展速度。

于是,小荷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提交了详细的道路修缮申请报告,阐述了道路现状对村民生活和村子发展的不利影响。在她的努力争取下,政府部门批准了部分资金用于村子道路的修缮工程。

小荷组织起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成立了“道路修缮小队”。她邀请了专业的工程师到村子里来,为小队成员们讲解道路修缮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在修缮过程中,不仅对原有的土路进行了平整和硬化,还根据村子的地形和村民出行习惯,合理规划了一些新的小道,方便村民们去往农田、山林等各个地方。

同时,为了提高村子的交通安全意识,小荷在村里开展了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她制作了一些简单易懂的交通标识,张贴在村子的主要路口和道路两旁,并且定期组织村民们观看交通安全教育视频,讲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如过马路要走人行道、骑车要戴头盔等,让村民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

在解决了交通问题后,小荷又把心思放在了村子的数字化建设上。她深知,在当今信息时代,数字化能为村子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也能让村民们更好地享受现代科技的便利。

小荷召集了村里几个对计算机技术较为熟悉的年轻人,成立了“数字乡村建设小组”。他们首先着手搭建村子的局域网,以便实现村子内部信息的快速共享和高效传递。

小荷联系了一些网络设备供应商,争取到了部分优惠的网络设备捐赠,为局域网的搭建提供了硬件支持。在设备安装和调试过程中,“数字乡村建设小组”的成员们认真学习相关技术知识,遇到问题就通过网络查询资料或向专业人士请教,最终成功搭建起了覆盖村子主要区域的局域网。

有了局域网的基础,小荷又进一步推动各项数字化应用在村子里的落地。她在村子的文化教育中心设置了电子图书馆,通过与一些大型图书馆合作,获取了海量的电子书籍、杂志、学术论文等资源,供村民们免费阅读和下载。村民们只要拿着自己的身份识别卡,就可以在电子图书馆里畅游知识的海洋,无论是学习农业技术、了解文化知识还是提升自身素养,都有了更便捷的途径。

此外,小荷还在村子里推广了线上政务服务。她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将一些常见的政务办理事项,如户籍登记、社保申报、农业补贴申请等搬到了线上平台。村民们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跑到镇里或县里去办理这些业务,只需在村里的便民服务中心,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按照提示步骤操作,就可以轻松完成政务办理,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为了让村民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活,小荷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数字技能培训活动。她邀请了专业的计算机培训老师到村子里来,为村民们开设了从基础的电脑操作到常用软件使用等不同层次的课程。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只要有学习的意愿,都可以参加这些培训课程,逐渐掌握数字技能,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

在推动村子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小荷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部分年龄较大的村民对电脑、手机等数字设备存在畏难情绪,觉得自己学不会;在搭建局域网时,遇到了网络信号不稳定、设备兼容性等问题;还有在推广线上政务服务时,一些村民担心网络安全问题,不敢轻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