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吕不韦的后人 (第2/5页)

后,吕氏一族和乌氏之间仍保持着一定的关系,常有书信往来。

前十数日,吕帛就得到一封乌氏倮的信件,里面说他奉朝堂之命向游牧民推广奶茶,反响大好,因为知道这些茶来自巴蜀,所以乌氏倮建议他们关注一下砖茶的制贩。乌氏从胡亥试探性向游牧族贩茶中看到了大商机,所以希望在茶产地能有一个自己信得过的大商。

现在蜀中制茶所采的都是山中野茶树之叶,乌氏在信中试探性的建议吕氏在蜀中开辟茶山植茶。乌氏倮描绘了一个很大的前景给吕帛,说先不提秦境之外的月氏、匈奴和游牧羌人,单就乌氏自家的牧民和河南地的游牧族,所需的茶量就不是小数目。乌氏因为在销茶的第一线,敏锐的感觉到单靠山上野树的产量绝对满足不了巨量的需求。

另外,乌氏倮因为销茶的事情做的好,辅王公子婴以皇帝的名义奖励了他一个瓷瓶,他也把这个事情顺嘴提了一句,算给吕氏附赠一个商机。

吕帛对茶的事情并不了解,接信后派遣族人去调查打探了一番。结果发现,咸阳所要的茶是两类,一类供皇帝和有钱的大臣贵胄们饮用,已成一种高档享受,另一类则不知来自哪个朝臣的动议,用相对劣质的茶叶压砖,先由乌氏倮在牧区试推广。至于瓷,在蜀中没人听说过,要打听只能去咸阳问公子婴了。

“茶的事情,可以试着做做。”吕氏的一个族老名字就叫吕荼,喝了一口搞来的茶汤。今天桌面上没有传统米酒,而是以茶代酒。

“乌氏倮所了解的情况基本差不多,现在无论是供咸阳的上品茶,还是给乌氏的劣砖茶,最初采自蜀都外较近的矮山,而现因制贩数量增加,已经转向茶树较多的临邛(今邛崃)一带的山上。那里虽然野生茶树确实不少,但非连片生长,导致采收不易。如果我等能够选良地整片的置山场植种,采收快捷,则必有大获。”

吕荼虽然是族老,实际并不太老,也就四十岁上下,人很精干。“当下制茶一事仍为少府在做,制茶匠人最初是尚食府协同太医府开始做的,后来转交少府后,少府选了一些本地的匠人习学后接手。”

吕帛的岁数在三十到四十之间,他也在饮茶:“这茶确实是个好物,既是尚食府出面,想必是皇帝想出来的。”

他赞叹了一句,“从咸阳传来的消息中,似乎现在朝堂上对行商的抑制有所松动,甚至还有流言说朝堂曾想废除徭役完全用商贾承建土木。公子高被封顺王也可算一个注脚,都知其外舅商胜为贾,在诸公子中一直不得始皇帝的关注。商胜搞了豆菽榨油,然后官仓就收买他的油和豆粕,并向他特供豆菽。所以乌氏建议我等置山场植茶,也并非不可能。然而此事按律需要郡府同意,否则肯定无法进行。”

“家主如果直接写信给辅王(公子婴)如何?现在在这偏远角落里,讯息不畅,完全不知道是朝堂上哪位公卿所倡导向游牧族制贩砖茶。”一个族老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既然是少府主茶事,给少府(张)苍写信不是更直接?”另一人表示异议。

吕帛举起一只手,争论停息了下来:“各位的建议都很好,只是写信也要先问过郡守才比较适宜,不然郡守若认为我等以咸阳压其服从,那日后在蜀郡行事就比较艰难了。”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是乌氏所提及的瓷瓶。”吕帛又饮了一口茶,“瓷瓶咱们都没见过,从乌氏倮的信中描述看,应与陶一样烧制而成,但比陶坚硬且更漂亮。这个东西只能从咸阳找根源,因为瓷瓶不像茶是从蜀郡首先制成后运至咸阳的。”

他环视了在座的几位族人后说:“明日某先去拜见郡守,然后如果有必要,可去一次咸阳,探查一下瓷器的事情。”

咸阳宫。

胡亥手里把玩着一把剪刀,看着张苍:“如果我们向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