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心情复杂的君臣 (第2/3页)
量的名声。
之所以将自己的亲信太监派来送信,他推测到,崇祯获知消息,必会进一步盘根问底,那么正好可以借这个太监的口,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讲的一清二楚。
经过这样一番操作,事也办了,自己的好名声也落下了。
然而这一切终究是逃不过崇祯的眼睛。
不一会儿那个小太监就被带进了御书房,一五一十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当然他所说的话,都是经过提前设计的,有利于高起潜自己的话语。
但崇祯和杨嗣昌两人也不是平庸之辈,经过两方供词的反复推敲,当即就推测出了真实事情的经过。
了解完事情的经过后,杨嗣昌当即劝道:“陛下,而今建奴尚在关内,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此事万万不可草率而行。”
杨嗣昌的话已经暗示的非常明显,一个是总督天下的督师,一个出类拔萃的猛将,难得在这片黑暗中给大明带来一丝希望。
如果现在草率的将他们两人治罪,那么剩下来的仗该由谁去打。
能打的都已经调到了战场上来了,杨嗣昌实在是找不到,哪里还有比他们还能打的人。
他虽然和卢象升政见不和,但他终究是大明军事上的最高指挥者,大明战场上的胜败,都会由他直接负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其实崇祯在骂过之后,自己也和杨嗣昌一样的犯难了,但是作为君王,他和臣子站的立场不一样,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
而今正是用人之际,万万是不能动这两人的,不然自己的江山该由谁来守,而擅借尚方宝剑,挟持边镇,这更是直接挑战自己皇权的权威,不可能坐视不理。
最关键的是,这两个都是刚刚建立过大功勋的人,如果自己在这个档口将他们杀了,岂不是会寒了所有疆场将士的心。
不管是哪位大臣主张要杀,几乎全天下所有的人都会把这笔账记得自己的头上。
杨嗣昌的暗示崇祯自然清楚,还和自己的想法非常吻合,崇祯故意借驴下坡,道:“那依杨卿的意思,朕该如何是好啊!”
未料崇祯竟然把这个难题踢给了自己,杨嗣昌一时也犯难了,他思考了一会儿后,悄悄的抬起头来,瞄了一眼崇祯的脸色。
只见崇祯现在气定若闲,脸色缓和了很多,心中便对崇祯心中的想法便有了个七八分了。
他抬起头来道:“案情未明,不可擅加推断,当今又是用人之际,不若先将他革去官职,继续领兵,他们戴罪立功以自赎,等案情查明清楚之后,再做决断也不迟。”
这案子其实两人已心知肚明,案情已经是再清晰不过了,还用查明什么。
但两人又非常的默契,他们都清楚,所谓的查明案情,就是拖延时间,等建奴退兵之后,再动手处理这件无比棘手的事情。
而将他们革去官职,却又让他们继续领兵,这种巧妙的安排,更是神来之笔。
将他们革职,这保住了朝廷的颜面,让他们继续领兵,戴罪立功自赎,这保证了战线人事上的稳定,是一箭双雕的锦囊计。
崇祯思索了一会儿,望着杨嗣昌满意地点了点头,“那就按杨卿所言去办。”
杨嗣昌也赶紧惊愕地点了点头。
“你这就去让内阁领旨。”
崇祯显然对杨嗣昌的方案极端满意,迫切的催促杨嗣昌抓紧去办,唯恐夜长梦多。
“还有高起潜和卢象升的奏章中都说,建奴已经东行,朕有点担忧,杨卿有何应对之良策。”
杨嗣昌走到门口,崇祯忽然将他喊住。
杨嗣昌忙道:“陛下勿忧,臣心中已做部署,而今山东巡抚颜继祖麾下尚有标营三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