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心魔 (第2/3页)

超凡脱俗的智慧;另一位则神情严肃,目光冷峻,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虚妄。

慈祥的老僧见书生如此痛苦,缓缓开口说道:“种种魔障,皆起于心。你且想想,你所见的这童影,若果真是那娈童的魂魄,那也是你心中的执念所招引而来。若并非他的魂魄,那更是你心中的妄念所幻化。你只需空了自己的心,让心中不再有执念与妄念,一切魔障自会消散。”

书生听了老僧的话,心中若有所思,却又满脸迷茫。他苦笑着说:“大师,我如何能空了这颗心?这心中的思念与眷恋,如同生根发芽的大树,早已深深扎根,难以拔除。”

此时,严肃的老僧微微皱眉,说道:“师兄,你对这等下根之人说此上等之法,他心中毫无定力,如何能做到空心?这就如同只告知病人病症,却不给他开具药方一般,毫无用处。”

说罢,他转头看向书生,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且听好,你心中的邪念纠结缠绕,犹如杂草在心中生根。你当如此思惟:这娈童死后,他的身体会渐渐僵冷,那曾经柔软温暖的身躯,会变得如冰块一般寒冷坚硬。随后,他的身体会开始洪胀,原本纤细的四肢,会变得肿胀不堪,皮肤也会被撑得发亮。接着,便是那令人作呕的臭秽之气散发出来,弥漫在四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体会腐溃,血肉模糊,尸虫在其中蠕动,脏腑也会碎裂,那场景,惨不忍睹。他的面目也会逐渐变貌,不再是你记忆中的那般俊美,而是变得扭曲狰狞,颜色也会变得灰暗可怕,最终变相如罗刹一般。如此思惟,恐怖之念便会在你心中生起。”

,!

书生听闻,不禁打了个寒颤,脸上露出一丝恐惧之色。

老僧继续说道:“你再思惟,若这娈童还在,他会日长一日。曾经那娇弱可爱的模样,会渐渐变得壮伟,不再有那迷人的媚态。他的脸上会渐渐长出胡须,先是淡淡的一层,而后变得浓密如戟。他的面色也会变得苍黧,不再白皙红润。头发会慢慢斑白,两鬓如雪,最终头童齿豁,弯腰驼背,老态龙钟。他还会时常劳嗽,涕泪涎沫不断,浑身污秽不堪,令人厌弃。这样思惟,厌弃之念便会油然而生。”

书生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脑海中努力想象着那副画面。

老僧又道:“你还要思惟,这娈童先你而死,所以你心中思念于他。但倘若你先他而死,他那般姣好的容貌,定会有人觊觎。或有人以利饵相诱,或有人以权势相胁,他未必能守贞如寡女。一旦他被人引去,与他人共赴枕席,你可曾想过,他曾经对你所说的种种婬语,所展现的种种婬态,都会回向于那人,任其尽情娱乐。而你们从前的种种昵爱,就如同那浮云一般,散灭殆尽,不留一丝痕迹。如此思惟,愤恚之念便会在你心中涌起。”

书生的脸色变得阴沉,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

“最后,你再思惟,若这娈童还在,或许会恃宠而跋扈。他可能会因一点小事便与你大发脾气,甚至反面诟谇。又或许,你财力不足,无法满足他的所求,他便会顿生异心,对你形色索漠。再或者,他见了富贵之人,便弃你他往,日后与你相遇,如同陌路人一般。这般思惟,怨恨之念自会充满心间。”

书生静静地站在那里,心中犹如翻江倒海一般。这老僧的一番话,如同一把把利刃,直直地刺进他的心中,将他心中对娈童的那份纯粹的情感,切割得支离破碎。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各种复杂的情绪,有恐惧、有厌弃、有愤恚、有怨恨,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迷茫与挣扎。

老僧看着书生的表情,微微点头,说道:“当这些念头在你心中起伏生灭,你的心便再无余闲。心无余闲之处,那一切爱根欲根便无处容着。如此,一切魔障不祛自退。”

书生在寺庙中住了下来,每日按照老僧的教导,反复思惟。起初,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