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陈近新的一生 (第1/2页)
回到国内,安康寸步不离地一直守在师父跟前。按照师父的愿望,他希望自己羽化后葬在清城山。
师父活了一个多世纪,其实就过过十多年的好日子。他这一生,从出生起,就逢连年战乱,最后为了活命无奈出家为道。
当道士的前几年,他因为家乡发大水,一家人死得只剩他一个。从此,他便踏上了颠沛流离的乞讨之路。那时饥一顿饱一顿是常事,更加糟糕的是要是无意中冲撞了“贵人”,打一顿是轻的,搞不好当场丧命。
那次陈进新就是在乞讨时不小心撞到一名当地的乡绅,结果被打得四肢俱断。好在他在快要咽气的时候,遇到了清城山下来云游的两名道长。
看陈近新可怜,他们二人便用精湛的医术治好了他的伤势。
陈近新心中满怀着对那两位道长的深深感激之情。这救命之恩犹如重石压心,让他无时无刻不想着要如何报答这份大恩大德。
而且,经历了一番生死磨难之后,陈近新渴望能拥有一个安稳的栖息之地,不再四处漂泊流浪。于是,他毫不犹豫追着两位道长跑了两三百里,追上后他猛地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地恳求两位道长能够收留他。
然而,眼前的这两位道长仅仅只是道观中的低阶道士罢了,论资历和修为,尚不足以担当起师父的重任。
但当他们看到陈近新那副可怜巴巴、孤苦伶仃的模样时,内心深处不禁泛起一阵怜悯之意。最终,实在不忍心拒绝这个孩子的苦苦哀求,两人商量过后决定先将陈近新带回山上再说。
就这样,陈近新跟着两位道长踏上了蜿蜒曲折的山路,一路艰辛跋涉来到了素问洞。说来也是缘分使然,当时素问洞的掌门恰好路过,见到了这位新来的少年。
掌门细细打量着陈近新,只见他虽谈不上天资聪颖、机智过人,但却有着一股子吃苦耐劳的劲头儿,尤其是那双清澈纯净的眼眸中透露出一种与道家学说颇为契合的灵性。
掌门心生怜惜之余,更觉得此子与道门有缘,当下便当机立断,决定收陈近新为弟子,纳入门下悉心教导。
自从成为素问洞的一员后,陈近新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从此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由于年纪尚小且身体较为孱弱,一开始他在众多师兄弟当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但是,大家并没有因此而嫌弃或者轻视他,反而纷纷向他伸出援手,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在这样温暖友爱的氛围中,陈近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安心。
为了不辜负众人的期望,他愈发勤奋刻苦地钻研道教经典和素问洞独步天下的医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陈近新终于学有所成,不仅将道教的精髓领悟得淋漓尽致,更是将素问洞的当家医术修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美好的时光并未持续太久。就在他即将精通医术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降临,那年一群罗圈腿的外寇悍然入侵华国大地。
面对着这群侵略者的铁蹄和狰狞面目,英勇无畏的华国人民并没有丝毫退缩与畏惧之意,他们毅然决然地挺起胸膛,在广袤无垠的华国大地之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汹涌澎湃的反抗侵略之浪潮。
此时此刻,陈近新那些平日里朝夕相处的师兄弟们,以及德高望重的师叔师伯们,纷纷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投身于这场保家卫国的激烈抗争之中。他们心怀对国家民族的深厚大义,全然忘却了自身安危,奋勇向前,义无反顾。
那时候,整个清城山上弥漫着一股激昂壮烈的气氛,没有任何一人临阵脱逃。大家紧咬牙关,眼神坚定,心中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下山抗击外敌!每个人都渴望能够亲身参与战斗,为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允许所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