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七节 (第1/2页)
秋日的阳光早已没了夏日太阳的毒辣,温和了好多,让人感觉到温柔。临近白露前后,大部分的晚稻已被收割,只有几块田里还没收割,吸引很多鸟儿在啄食。收割完的土地裸露出本来的颜色,原来的稻杆被扎成小禾把,立在田里,成排成排像列装的士兵,等待接受太阳的炙烤。
水稻成熟后,脱去了稻谷留下的稻杆,我们老家这边叫禾藁,读音也不同。禾读wo,读第四声,藁读gao也是第四声。早稻的禾藁,比较矮小,割了也就更短了,基本没什么用,给牛吃,多余的则压田里做肥料,但却是力气活,小孩该干的活。大人挑稻谷,耕田,孩子就先把禾藁很匀称撒在水田里。接着就是大人赶牛耕田,牛在前面走,犁起泥土,翻起一道泥沟,孩子就跟在后面,把禾藁扒拉进泥沟,动作要快,准!等下一道泥沟翻起,就把前一道泥沟的禾藁压住。只有压住禾藁,才好耙田。没有压住的禾藁就浮上来,栽秧的时候,可能秧苗栽在禾藁上,也就不活了。大人一看就骂孩子,做点事做不好,看你以后怎么养活自己。禾藁被压泥下,经过高温的闷,十来天就腐熟了,禾苗也返青了,也到了耘头道田了,主要也是把腐熟的禾藁踩进泥里化成有机物,供禾苗吸收。没有撒匀称的禾藁又没腐熟,一坨一坨堆在那里,禾苗烧死了。禾藁没被压进泥土里,太阳晒得温度很高,加上腐熟产生的热量,禾苗也是九死一生,等你耘头道时候,禾苗就烧死了。只有到别处禾苗分开来补,工作量大,效果差,大人干累了,急了,就照着孩子骂,你有这么木,累死别人。脾气不好的还打孩子。
晚稻的生长期长,稻杆高,用处就很多了。割完晚稻,扎成小把,立在田里晒。等晒很干,差不多也到了霜降了,大人用专门挑禾藁的杠挑回家,堆在空地里,小山似的,晚稻的禾藁比早稻更干,也更有毛刺,容易割破皮肤,禾藁上的细毛刺激皮肤,很痒。孩子也帮着往家里搬,用禾藁打结成禾藁pu(读第二声),用来绑禾藁,没有下雨的霜降季节,气温还是挺高的,这时候的孩子基本上就是红扑扑的脸,汗水干在脸上和着禾藁灰,形成小黑块不均匀分布在脸上,手上几道细细血印,都是被禾藁划的。等搬得差不多的时候,大人就找来碗口粗的木料,在一比较平整的空地上,挖个一米左右深,直径略大于木料的洞。木料也有个专门的名称:禾藁芊。把禾藁芊树进洞里先用大点石头挤紧再看看是否竖直,没有陀螺仪,没有水平尺,完全靠眼力,凭经验。树直了再往洞里倒细小的石头,用粗木棍趸。边趸边看,让细小的石头塞满缝隙,大石头要靠小石头塞,最后倒泥土,倒进水第二天再倒些水,等完全密实才开始叠禾藁。
叠禾藁是个力气活,更是个技术活,禾藁芊没有树直,接下来的叠禾藁想叠得好、叠得高就很难了。得请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慢慢叠。从底层开始叠,由于潮湿,底层的容易烂,所以最底层的禾藁需要二个压紧,捆实从最外层往中间叠,首尾相交。以禾藁芊为圆心,看禾藁的多少作相应的安排。这就体现技术的时候了,技术差的不敢叠太大的。只能叠小的,大了就怕叠得不圆,不密实容易倒。禾藁多就多叠几个,浪费禾藁。叠小了,就不可能叠得高,上面遮盖的禾藁相应就多,淋雨的面也大,再者,最底层的也相应变大了,烂了的禾藁也成比例的增多。技术好的就不一样了,他可以叠得大些,尽可能把所有的禾藁都叠进一个禾藁堆。因为底层叠得大,就可能叠得相应得高,从底层最外围往里叠首尾相交,压紧,密实。叠到三尺许高,做个一层,最里面尾部,打个结紧紧扎到禾藁芊上。到第二层,就得有人帮忙从下面丢给他,叠禾藁的师傅从外围不断得修整,看看是否很圆,不能歪了,地上的人也不断绕禾藁堆走,看看是否叠圆,只有叠得圆才能叠得高到第三层就走点吓人了,禾藁堆开始有点晃了。这就和夯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