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玄宗气蒙了 (第3/4页)

,那战火将一路蔓延,烧尽我大唐的繁华市镇,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孩子们再也没有欢笑,只能在饥饿和恐惧中哭泣。这一切,皆因当下的乱局而起。朕痛心于这即将到来的惨状,更痛心于朕身为天子,却可能无力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杨国忠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惶恐道:“陛下,臣绝无此意。臣愿接受陛下与满朝文武的监督,若有半分不轨之心,愿受千刀万剐之刑。陛下,如今叛军来势汹汹,当务之急是先阻其攻势。臣建议先整肃军纪,严惩那些通敌叛国之辈,以儆效尤。”

我脚步虚浮地踱步,似被悲痛抽干了力气:“整肃军纪自是应当,可这叛军已兵临城下,退敌之策才是重中之重。朕盼着你能真真切切为大唐着想,莫要让朕再伤心失望。”

杨国忠战战兢兢地说道:“陛下,安禄山叛军虽盛,但长途奔袭,补给线拉长,其后勤必成隐患。陛下可令我军小股部队袭扰其补给线,使其粮草不济,军心自乱。同时,在潼关集结重兵,凭借天险坚守,待其疲惫,再行出击。”

我停下脚步,目光哀伤地看着他:“潼关,那是长安的最后防线啊。杨爱卿,若潼关有失,这大唐的半壁江山恐将不保。朕把这守卫之责交予你,你可明白其中的分量?这关系着无数百姓的生死,大唐的兴衰荣辱。朕真心希望你能担起这重任,莫要辜负朕与大唐子民的期望,朕实在不忍心看到这大唐的锦绣山河就此凋零。”

杨国忠匍匐在地,声音颤抖:“陛下,臣愿亲赴潼关,督战监军,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若潼关有失,臣愿以死谢罪。并且,陛下可下诏各州县,征集粮草物资,运往潼关,以保大军无后顾之忧。再者,陛下可密令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从侧翼攻击叛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在一旁的李林甫一系的官员们,此时却面面相觑,他们平日里与杨国忠明争暗斗,互不相让,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李林甫在世时,便在朝堂上排除异己,安插亲信,其势力盘根错节。如今虽李林甫已去,但他的党羽们仍在,他们此刻心中各有盘算。有的在想如何在这乱世中继续保全自己的势力,有的则在观望杨国忠的应对,准备随时抓住把柄,将其拉下马,好取而代之。他们虽表面上对大唐的危机表现出忧虑,但那眼神中的闪烁不定却出卖了他们的心思。

而一些地方节度使的代表,如平卢军节度使的幕僚,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他们所在的势力集团,有的与安禄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曾在暗中支持过安禄山的扩张,以求在地方上获取更多的利益与自主权。如今安禄山叛乱,他们既担心被牵连,又想在朝廷与叛军的对抗中,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位置,所以默不作声,只是静观其变。

我心中满是无奈与哀愁,只得说道:“爱卿且先起来,此事朕需再思量。你速去打探叛军更多消息,莫要懈怠。若让朕发现你有半分异心,定不饶你。”杨国忠连声道谢,退了下去。

我望着宫殿外的天空,原本湛蓝如宝石般纯净的天空此刻仿佛也被安阳的战火熏染得灰暗无光,阴沉沉地压在长安城的上空,仿佛一块沉重的巨石,随时都会砸落下来。乌云如墨汁般在天空中翻滚涌动,似乎要将整个长安城吞噬。远处的终南山,平日里在阳光照耀下翠绿欲滴,此刻却也被这压抑的气氛笼罩,显得朦胧而黯淡,仿佛在为大唐的命运而默哀。我暗自思忖,难道这大唐的国运真的要在我的手中走向衰败吗?不,我绝不甘心。我定要召集天下忠勇之士,那些如郭子仪、李光弼般的名将,与安禄山的叛军决一死战。哪怕倾尽大唐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哪怕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扞卫我李氏的江山社稷,守护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要让大唐的荣耀再次如璀璨的朝阳般照耀四方,让百姓重归安宁,让那叛乱的烽火被彻底扑灭,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