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有余依地的趋近(一)《余障渐微薄,解脱曙光临》 (第1/2页)

第六十七章:有余依地的趋近(一)《余障渐微薄,解脱曙光临》

灵虚山的春天,万物复苏,嫩绿的新芽从枝头冒出,山间的溪流也欢快地奔腾起来,仿佛在奏响一曲生命的赞歌。阿明站在寺院的庭院中,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满是对修行新境界的感悟与期待。

这些日子以来,阿明明显地察觉到自身的变化。往昔那些如影随形的业障与烦恼,如今正一点点地消散,如同冬日的残冰在暖阳的照耀下渐渐融化。他能感觉到内心深处的自在解脱之感如同春芽一般,在悄然生长,愈发茁壮。曾经,看到精美的器物或听到赞誉之词时,心中难免会泛起一丝贪着;遭遇不如意之事或面对他人的冒犯时,嗔恨的情绪也会瞬间涌上心头。但现在,这些情绪的波动变得极为微弱,仿佛一阵轻风吹过平静的湖面,只泛起些许涟漪。

阿明深知,这是修行渐入佳境的征兆,是朝着《瑜伽师地论》中“有余依地”境界迈进的重要一步。他想起曾经在“思所成地”修行时,通过对佛法教义的深入思考与领悟,逐渐构建起内心对解脱的向往与信念;而在“修所成地”的长期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与心念,才使得如今这些残留的束缚开始松动。

在禅房内,阿明每日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禅定。他双腿盘坐于蒲团之上,身姿挺拔如松,双手结印,面容平静安详。随着呼吸的缓缓深入,他的意识逐渐内收,进入一种极为专注的状态。在禅定中,他清晰地观照到自己内心的变化,那些细微的贪念与嗔意就像飘浮在空中的尘埃,在智慧之光的照耀下无所遁形。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被这些杂念所困扰,而是能够以一种超脱的心态去审视它们,让它们自然地消散。

一次,阿明在禅定结束后,与几位同修在寺院的花园中相聚。花园里,鲜花盛开,香气四溢,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阿明师兄,你可感觉到自身的变化?我近日觉得心境前所未有的平静,对世俗之事的牵挂少了许多。”慧能和尚面带微笑地说道。

阿明点头回应:“慧能师弟,我亦有同感。往昔那些容易扰动内心的贪着与嗔恨,如今已渐趋微弱。这让我在研读经典时,能更加深入地领悟其中的智慧。就如昨日我诵读《金刚经》,仿若有一种全新的感悟,以往晦涩难懂之处,如今竟能豁然开朗。”

另一位同修慧觉也接口道:“是啊,我在日常修行中,也发现自己的专注力大大提升。以前在诵经时,思绪常常游离,如今却能长时间保持专注,仿佛与经文融为一体。”

众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在修行中的进步与感悟,气氛热烈而祥和。然而,在这一片和谐之中,也并非毫无波澜。

同修中较为年轻的慧明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师兄们,我虽也感受到内心的变化,但有时仍会被一些突如其来的杂念所干扰。比如在禅定之时,会突然想起往昔的一些琐事,或是对未来的修行产生担忧。这该如何是好?”

阿明看着慧明,眼神中充满了关切与鼓励:“慧明师弟,这是修行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阶段。当杂念升起时,莫要惊慌,亦不要刻意去压制。只需以一颗平常心去观照它,看清它的本质,它便会渐渐失去力量。就如同我们在‘有寻有伺地’修行时所学,通过观察与思考,洞察心念的起灭。你要相信,随着修行的深入,这些杂念会越来越少。”

为了帮助慧明更好地克服这一问题,阿明决定与他一起进行一场特殊的修行实践。他们选择了寺院后山的一处幽静山洞作为修行之地。山洞中,静谧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滴水声,仿佛是时间的滴答声,提醒着他们修行的节奏。

阿明与慧明相对而坐,开始进入禅定。起初,慧明的脸上露出一丝紧张与不安,但在阿明的引导下,他逐渐放松下来。当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