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有余依地的趋近(五)《定力如山岳,境转心不迁》 (第2/3页)

在法会的人群中,有一位富商名叫赵启。他身材圆润,衣着华丽,眼神中透着精明与世故。他来此并非真心求法,而是听闻这场法会规模盛大,各界名流云集,便想趁机结交权贵,拓展自己的生意人脉。他站在台下,与身旁的生意伙伴们高谈阔论,谈论着生意场上的利益得失,如何在最近的一笔交易中巧取豪夺,如何打压竞争对手。对阿明法师的宣讲置若罔闻,仿佛那法音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与他毫无关系。

阿明法师见状,心中涌起一股悲悯。他深知这些人被尘世的利益所迷惑,深陷于贪嗔痴的泥沼之中,难以自拔。于是,他在宣讲中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关于放下贪嗔痴、不为利益所动的佛法故事。他讲述了一位古代的国王,拥有无尽的财富和权力,但却始终被内心的贪婪和恐惧所驱使,最终在痛苦中度过了一生。而与之相反,一位贫穷的僧人,虽然身无长物,但凭借着坚定的定力和对佛法的虔诚,在简陋的寺庙中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赵启听着听着,心中渐渐有了一丝触动。他开始反思自己在商场上的种种行为,那些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过往,是否真的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但他的生意伙伴却在一旁嘲笑他,认为他被和尚的话蛊惑,是一种软弱的表现,会影响他们精心策划的商业计划。这让赵启陷入了内心的纠葛。一方面,他感受到了佛法带来的那一丝清凉与觉醒,另一方面,他又害怕失去生意伙伴的信任和支持,无法割舍对利益的执着。他的内心如同被两只无形的大手拉扯着,痛苦而迷茫。

阿明法师继续讲法,他讲述着自己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诱惑与挑战。在深山古寺中,也曾有恶魔化作各种诱人的景象来考验他的定力。有时是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有时是美若天仙的女子,有时是无上的权力和地位。但他始终坚守本心,不为外界所动。他深知,这些诱惑只是虚幻的表象,如同镜花水月,一旦沉迷其中,便会迷失自我,远离解脱之道。他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许多信众内心的迷茫。一些原本心浮气躁的人,开始静下心来,认真聆听。他们的眼神中逐渐流露出对佛法的敬畏与向往,仿佛在黑暗中摸索许久后,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法会结束后,许多信众围在阿明法师周围,请教关于修行定力的方法。阿明法师微笑着一一解答。他告诉信众们,定力的修炼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通过日常的禅定修行,如静坐冥想,专注于呼吸与内心的觉察。在静坐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气息的进出,当杂念升起时,不要刻意去驱赶它们,而是要像旁观者一样,静静地看着它们来来去去,让内心逐渐回归平静。在生活中,面对各种诱惑和干扰时,要时刻保持内心的观照,不被欲望所驱使。例如,当面对美食的诱惑时,要思考这种欲望是来自身体的真正需求还是内心的贪念;当与他人发生争执时,要先冷静下来,观察自己的愤怒情绪是如何产生的,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做出冲动的行为。

阿明法师还召集弟子们在寺庙的禅堂内进行交流。他坐在蒲团上,周围环绕着一众弟子,弟子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师父的崇敬与对佛法的渴望。阿明法师语重心长地对弟子们说:“今日之法会,便是一场对我们定力的严峻考验。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无数如同今日这般的场景,唯有定力如山岳般稳固,才能在《瑜伽师地论》的修证之途中不断前进。从最初的‘资粮地’积累善根福德,我们在世间广行布施,持戒修善,为修行之路奠定基础;到‘加行地’的精勤修行,通过暖、顶、忍、世第一法的修习,不断磨砺自己的身心,提升对佛法的领悟;再到如今趋近‘有余依地’,每一步都离不开定力的支撑。”

他接着说道:“定力如同航海中的灯塔,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