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有余依地的趋近(十五)《善缘广结聚,法缘润群生》 (第2/3页)

一段远行之旅,他希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传播佛法,广结善缘。他背着简单的行囊,手持禅杖,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前走去。在旅途中,他来到了一座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这里水网纵横,清澈的河水如丝带般蜿蜒流淌,波光粼粼。白墙黑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道两旁,倒映在水中,如梦如幻。河面上,小船悠悠划过,船夫的歌声在空气中飘荡。

在一座古老的石桥上,阿明邂逅了一位年轻的书生,名叫林羽。林羽眉清目秀,一袭白衣随风而动,透着一股儒雅之气,但他眼神中的那一丝傲慢却也显而易见。林羽见阿明是个和尚,心中涌起一股考较之意,他走上前去,拱手行礼道:“大师,久闻和尚多有智慧,今日林羽想与大师探讨一二。”阿明微笑着回礼:“施主但说无妨。”林羽于是滔滔不绝地谈起了自己在诗词文章上的造诣,言语间不乏自夸之意,引经据典,口若悬河,试图用自己的才华让阿明折服。

,!

阿明静静地听着,待林羽说完,他缓缓说道:“施主才华横溢,阿明自是钦佩。但在这世间,知识与才华如浩瀚星海中的一颗星辰,虽璀璨却也渺小。佛法中讲,谦逊方能纳百川,傲慢只会蒙蔽自己的双眼,阻碍智慧的增长。”阿明接着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智者,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自恃聪慧,拒绝向他人学习,认为自己无所不知。他在学术的道路上固步自封,最终一事无成,渐渐被人遗忘。而另一位虽天资平平,但始终保持谦逊,他深知自己的不足,不断汲取知识,向每一个有长处的人请教,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市井百姓。他不断积累,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一代大师,其思想与着作影响深远。

林羽听后,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心中虽有些许不服,但也被阿明的话所触动。阿明见状,又说道:“施主,你看这水乡的美景,河水之所以能汇聚成流,是因为它能容纳各方来水,不择细流。人亦如此,放下傲慢,才能真正成长。”林羽沉思良久,目光落在桥下潺潺流淌的河水上,心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悄然改变。终于,他向阿明深深鞠了一躬:“大师,您的话如醍醐灌顶,林羽受教了。”

从那以后,林羽放下了心中的傲慢,他开始虚心向各方人士请教。他走进田间,与老农们交谈,听他们讲述耕种的经验与生活的智慧;他来到市井,与小贩们聊天,了解他们的艰辛与乐观。他的文学创作也因此更上一层楼,他的诗词不再仅仅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充满了对人生与世间万物的深刻感悟,字里行间流露出谦逊与包容。同时,他对佛法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跟随阿明四处游历,每到一处寺庙,他们便在佛堂内静坐冥想,诵读佛经,深入研究佛法经典,探讨其中的哲理。林羽逐渐成为了一名虔诚的修行者,他的内心也从最初的浮躁与傲慢,变得平静而坚定。

在阿明的修行之路上,他始终秉持着广结善缘的信念,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他都一视同仁地用佛法去滋润他们的心田。每一次与他人的互动,他都能从中感受到众生的不同烦恼与困惑,这也让他更加深入地进行内心的观照与觉知。他在与李大人交往时,看到了权力背后的迷茫与挣扎,他深知官场的复杂与艰辛,也明白佛法对于一个肩负重任之人的指引作用。在与林羽的相遇中,他察觉到了才华背后隐藏的傲慢与虚荣,他用佛法的智慧去点化这个年轻的书生,让他走上了一条自我成长与修行的道路。

他深知,自己在这世间的使命,便是通过善缘与法缘,引导众生走向解脱之路,而他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趋近《瑜伽师地论》中“有余依地”的高深境界。他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中,遇到了因贫困而相互争斗的村民们。山村中,破旧的房屋零散分布,土地贫瘠,村民们为了有限的资源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阿明走进山村,他的到来如同阳光穿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