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三国演义! (第1/2页)

苏轼愕然道:“话本?杂说?”

苏允笑道:“对,类似的东西,我叫它小说。”

苏允放下碗筷,在一沓册子中挑出来一本,递给苏轼,苏轼不明所以接过,随后看到扉页上写着四个大字:三国演义。

随后翻开第二页,第二页上写着: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而下面写着一首词,正是苏允写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苏轼看了一下苏允,随后继续往下看: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

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

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

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苏轼顿时惊到了。

这个开头便十分惊艳,其气势之磅礴,让人不由得心旌摇曳。

一首临江仙,有一种宿命感扑面而来,再想一想三国争霸之后的落幕,让这首词顿时有了厚重的历史感。

而下面的这一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更是道尽了天下大势!

苏轼大惊道:“你这是要将东汉末的大争之世给尽数写出来?”

苏允点点头道:“史学大多在读书人之间流传,再好的典籍,平民百姓也总是难以读懂,我想要写一本通俗类的书,让稍微识字的平民百姓也能够读史,也可以以史为镜,也算是起到一些教化的作用吧。”

苏轼苦笑摇头道:“这个可不好写啊,汉末三国,何等的纷繁杂乱。

你若是取一人故事来写个小话本,倒是不太难。

比如说你写个桃园三结义一小段,大约不算太难。

但瞧你的野心可不小啊,是要写整个三国,多达百年的时间,各种争斗、战役、人物,便是看着都觉得眼花缭乱。

你还要将其呈现出来,这个工作之困难,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啊!”

苏允笑道:“是很难,你看我各种人物小传、时间表、各种战役的研究等等,才刚刚开始,便做了这么多的笔记,想要完成资料的梳理,便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不过也无所谓,我是有些信心的,不信叔父可以看看我这写好的前三回,看看写得如何?”

苏轼点点头,寻了一张椅子坐下,翻开慢慢看。

苏允笑了笑,席地而坐,继续大吃大嚼起来,这工作可不轻松,脑子都有些麻了。

苏允前世当然看过三国演义,他是个三国粉,各种电视剧、电影、游戏都看过玩过,以及原著都是啃了一遍又一遍的,不过要将其重现出来,却是极为艰难的事情。

苏允倒是想要依照记忆写出来,但动笔的时候发现,没有自己做过功课,就算是有个大概的脉络,依然是很难写出来。

所以苏允这才找苏轼借书,以三国志为蓝本,这样来写就轻松多了。

不过这工作依然很难,因为苏允也有着自己的野心:

他想要让《三国演义》更加的精彩与完美!

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自然是极好的,不然也不可能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著,但并不是说这本书便是完美的。

相反,这本书依然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的,其中不乏有存在着时间与故事、故事与人物、人物与时间的多重断裂这类屡见不鲜的现象,整个小说的空间结构则是缺乏逻辑秩序而显得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