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强大的设计 (第1/2页)

模块化设计:

各功能模块相对独立,便于维护和升级。

总体设计方案

1 核心技术架构:晶体管逻辑电路

晶体管工业计算机的“心脏”是一套基于晶体管的逻辑电路。秦宇设计了一个8位架构的处理器,虽然性能远不如后世的计算机,但在当时已经是了不起的突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模块:

运算单元(a):

实现基础的加、减、逻辑与或运算,用于处理简单的数据计算。秦宇设计了一个“加法器”电路,利用晶体管的开关特性完成二进制加法。

控制单元:

核心部分,负责读取并执行预设的指令。控制单元通过一套晶体管逻辑,解析纸带指令并发出信号,指挥流水线上的设备运行。

存储单元:

使用磁鼓存储器(当时较为先进的存储技术),提供1kb的存储容量,用于存储简单的程序和数据。虽然容量有限,但足够满足工业控制的需求。

输入输出系统:

秦宇设计了一套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包括打孔纸带输入和指示灯输出。打孔纸带用于“编程”,指示灯则显示机器状态和操作结果。

2 功能模块

为了让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秦宇设计了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生产计划调度模块:

通过读取纸带指令,自动安排流水线的生产计划。例如:每个小时生产多少零件、每个工序的时间分配等。

设备监控模块:

实时监控流水线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温度、压力、电流等关键参数。如果某个设备出现异常,计算机会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停机。

故障诊断模块:

通过简单的逻辑判断,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并在指示灯上显示故障代码。工人只需对照代码即可快速定位问题。

数据统计模块:

自动记录生产数据,例如完成的零件数量、设备运行时间等。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后续的效率分析和改进。

简单程序控制模块:

工人可以通过纸带预设程序,控制流水线的运行顺序。例如:第一步是冲压,第二步是焊接,第三步是组装。计算机会按照程序自动切换设备。

3 技术参数

处理能力:

数据处理能力:一次可处理8位二进制数据。

指令集:包括加法、减法、逻辑运算、条件跳转等基础指令。

存储容量:

主存储器:1kb磁鼓存储器(约相当于1000个字符)。

程序存储:打孔纸带,可存储简单的控制指令。

运行速度:

指令执行时间:约10毫秒(受限于晶体管逻辑的延迟)。

数据吞吐量:每秒处理约100个操作。

输入输出:

输入方式:打孔纸带(每个孔代表一个二进制指令)。

输出方式:指示灯(状态显示)和蜂鸣器(报警)。

功耗:

总功耗:约500瓦,主要用于晶体管和存储器的运行。

体积:

主机箱尺寸:约1米高,05米宽,08米深,相当于一台小型冰箱。

工业部的专家破防:设计震撼全场

秦宇带着设计图纸,再次来到工业部的会议室。在场的领导和专家们已经听说了他的“晶体管工业计算机”计划,但大部分人都抱着不相信的态度。

“秦宇同志,你真的认为用这些简陋的元器件,能造出一台计算机?”一位专家开口,语气中带着浓浓的质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