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生活杂记与感悟:心灵的成长与挣扎 (第1/4页)
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不断地经历着各种事情,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也促使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成长。2024 年 11 月 20 日至 22 日期间,我便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家庭以及人际交往中,有着诸多的感悟与思考。
一、道歉的意义与失效
在人际交往中,“对不起”这句话常常被提及。“如果对不起有用,那还要警察干什么?”这句话虽有些诙谐,却也道出了一个事实:道歉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能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第一次说对不起时,或许还能让人感受到其愧疚之心,可随着伤害的不断重复,道歉的作用会逐渐递减,直至变成一种毫无意义的敷衍,如同麻痹人的麻醉针甚至是迷魂药。就如我与眼镜妹的相处,她不止一次地道歉,然而最终还是给我带来了伤害。我后悔自己没有在她第二次道歉时就点明,道歉只是口头上的表达,关键还在于行动上的改变。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在与人交往中,不能仅仅被道歉所迷惑,更要关注对方是否有实质性的改变,以此来判断这段关系是否值得继续维系。
二、合格家长的自我审视
在观看了关于家长对孩子语言暴力的例子后,我对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表现进行了反思并打分。庆幸的是,我自认为可以得到 90 分,因为我几乎没有对孩子说出诸如“猪脑子”“你去死吧”之类极端难听的话,最多只是抱怨过他玩游戏认真而学习不上进。但这也让我明白,想要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家长,仍需要不断地学习。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没有绝对的完美,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摸索和进步。每一个不经意的言语都可能对孩子的心灵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必须时刻保持警醒,用更加科学、耐心和关爱的方式去陪伴孩子成长。
三、孩子与电子产品的平衡之道
在学习课程后,我对于孩子使用平板和手机的习惯有了新的认识。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生硬地断掉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机会,因为我理解了其中可能隐藏的隐患和危险。与其让孩子完全不接触,不如引导他们学会如何与游戏相处,培养正确的对待方式。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电子产品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行禁止可能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影响亲子关系。我们需要做的是,在给予孩子一定自由的同时,也要设定合理的规则和界限,帮助他们学会自律和自我管理,让电子产品成为他们学习和娱乐的有益工具,而不是沉迷其中的陷阱。
四、人际交往中的讨好与恐惧心理
我时常会有一些念头在脑海中闪现,例如想要主动给眼镜妹发微信询问送给她的多肉的情况。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却让我不禁思考自己是否存在讨好型人格。白天感受到眼镜妹对我态度不好时,我内心会产生一种缺失感,就像曾经与尸骨未寒在一个办公室时的经历一样,对方态度不佳会让我在晚上想要通过发微信找话题的方式来缓和关系。然而,我又不确定这样做是否合适,内心充满了不安。这种不安不仅仅源于对眼镜妹反应的不确定,更源于我童年时期的经历。小时候,爸爸对我凶巴巴的,瞪眼睛、打骂等行为让我对这种带有攻击性的表情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以至于在工作中,当小郑因为工作烦躁而露出不愉快甚至略带凶狠的表情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继续交流,而是想要逃离现场。这种心理习惯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内心,影响着我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我意识到,这种恐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避免我陷入可能的危险境地,但也限制了我与他人正常的情感交流和冲突处理能力。我需要努力去克服这种恐惧,学会更加从容地面对他人的负面情绪,同时也要审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模式,避免过度讨好他人而失去自我。
五、写作与人生游戏的思考
在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