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抵达夷陵 (第1/3页)
当天,黄权主动来见刘备,请命率领水军,驻守长江北岸,以防曹魏。
刘备应允,当即,黄权带领水军北上,离开秭归。
范阳也没闲着,命人找来熟悉当地地形的向导官,以及能工巧匠,令其制作出一张巨大的沙盘。
他还要求,沙盘上务必清晰的标注出几个重点城池的坐标,以及长江和南北流域走向,河流分支,山地平原等等……
工匠和向导官领命而去。
而范阳则一个人独自在营帐中看着羊皮地图,久久的沉默不语。
他在脑海里此刻正在复盘“前世”的夷陵之战。
其中只要避开几个导致战争失利的关键节点,就可以改变历史命运。
而孙桓……
范阳的目光露出一丝杀机!
此人断不可留!
虽然说在正面战场击败孙桓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但孙桓毕竟有着孤军截杀刘备,差点将汉昭烈帝生擒的战绩。
可见这个人并不简单。
范阳对孙桓的评价,是孙桓像一只狡猾的小狐狸。
他的战斗力虽然不强,但他的嗅觉十分敏锐,善于隐忍爪牙。
一旦给他抓住机会,他往往会迅速的出手,给敌人致命一击。
至于朱然,范阳倒是觉得此人是一个独当一面的将才。
能收为己用那是最好,不能收为己用,再杀不迟。
只是那样就可惜了一个大将之才了。
孙桓,朱然。
这两个人都是即将与范阳交战的对手,也都是大将之材,可范阳对他们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为什么会这样?
简单来说,孙桓必死的原因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他姓孙!
即使范阳想放过他,刘备也不会放过他。
想着,范阳忽然起身,他还有另一件事,要去面见刘备。
……
两日后,刘备下令,向夷陵进军!
“夷陵之战”还是不可避免的即将发生。
范阳与关兴张苞,跟随在刘备身边,众将军呈一字队形,身后是五万大军,旌旗蔽日,声势浩荡。
为什么是五万?
范阳在此番出征之前,找到刘备,并提出将大部队数十万军,驻扎在秭归的想法。
刘备开始并不解其意,范阳解释道,兵力越多,往往越是麻烦。
五万人每天所需的粮草,和十万二十万不是一个概念,如果大部队全部出动,粮草消耗巨大不说,进兵速度也一样缓慢。
留守主要兵力在秭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当然,这并不是范阳的主要理由,都是他安抚刘备,精心构思的话术。
真话如果随意出口,往往是很伤人的。
其实范阳认为,每个人带兵的能力是有限的。
有的将领只能带一万兵,有的能带两万。
像刘备这种带兵几十年的,也只能带五万兵。
带多了是会出问题的。
孙权也只能带五万左右,带十万就驾驭不了了。
曹操能带十万,带二十万大军下江南,也出问题了。
诸葛亮能带十万,但也只是十万,再多……也没有啊。
不过诸葛亮是受限于季汉的国力弱小,如果将他放在曹魏的阵营,应该可以带二十万。
丞相治军,可是很有一套的。
至于带五十万,一百万……
那就只有兵仙韩信了。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范阳能带多少兵?
他自己也想过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