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三 (第3/8页)
我二十年前偶尔梦到的。今天承蒙您的雅意,献于座下。如果说必须要分开来讨论,详述其中的文字义理、言语脉络、宗旨归趣,就不是我衰颓的心力视力,荒疏的学业,所能办到的了。请您去求教古德,以及当代的讲经大家。自然能够畅遂您的本怀,满足您平素的志愿啊!与四明观宗寺根祺师书
接手书,并显感利冥录,不胜欢喜。知谛公此番讲经,比前次更觉光辉。因逐一看毕,即送余人。多有见闻,深为诧异。私相谓曰,谛公已证圣果,关帝尚未明心。( 光) 闻而谓之曰,此事须从白关用心处究,则事理两当,绝无滥圣屈贤之失。白公且置弗论。
接到你的信,以及《显感利冥录》这本书,非常欢喜。知道谛闲法师这一次讲经,比上一次更加殊胜。因此将这本书一一看完,随即就送给了其他人。有许多看过这本书的人,都很诧异。私底下互相说:谛闲法师已经证得了圣果,而关圣帝君还没有明了心地。我听到后对他们说:这件事必须从城隍爷白知、护法神关帝二位的用心之处来推究,那么就事理两方面都恰当,绝对没有混滥圣人,委屈贤者的过失了。城隍爷白知暂且不说。
夫关帝者,在生时乃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大丈夫。殁后皈依智者,愿为伽蓝,护持佛法。自智者至今千三百余年。天下丛林之主人,多有法身大士,乘愿宏法者。关帝一一护持亲近,岂至于今,尚有未了,而求抉择开示于谛公。何聪明如帝君,而复愚钝不蒙法益之如是乎。
关帝,在生之时就是一个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死后皈依智者大师,愿意为伽蓝神,来护持佛法。从智者大师到现在有一千三百多年了。天下丛林的住持,有很多是证得法身的大士,乘愿再来,宏扬佛法。关帝都一一护持亲近他们,哪里至于到了今天,还有未了的疑问,而求谛闲法师给他决择开示呢?怎么可能聪明如帝君,而又如此愚钝不蒙受佛法之利益的呢?
是大有说。现今时值末法,僧多败类。只知着一件大领,即名为僧。僧之名义事业,多多了无所知。在俗之人有信心者,纵能研究佛法,终皆下视僧侣。其不信者,见彼游行人间,造种种业之僧,遂谓僧皆如是,佛法无益于国,有害于世。
这当中是大有说头的。现在时代正值末法,出家僧人大多腐败堕落。只知道穿着一件大领僧衣,就名为僧人。僧的名称意义事业,大多一无所知。世俗有信心的人,纵然能够研究佛法,但终究都轻视出家的僧侣。而不信佛法的人,见到游行人间,造种种罪业的僧人,就认为僧人都是如此,佛法无益于国家,有害于社会。
因有此种我慢邪见下劣等知见故,关帝护法心切。以京师乃天下枢机之地,高人名士,咸来莅 (l i) 止。遂现身说法,请谛公之开示。祛彼在家我慢邪见之凡情,振兴劣僧无惭无愧之鄙念。
因为有这种我慢、邪见、下劣等知见的缘故,而关帝又护法心切。因为北京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社会精英,知名人士,都来到这里。于是关公就现身说法,请谛闲老法师开示,以去除那些在家人我慢邪见的凡情,振兴下劣僧人无惭无愧的不善念。
古人称如来不舍穿针之福,曰如八十翁翁作舞,为教儿孙故。( 光) 于关帝此举亦然。此虽系盲猜瞎断,若质诸关帝谛公,当皆点头微笑,不露否否不然之声迹矣。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中,称如来不舍弃为比丘穿针的福报,就如同八十的老翁起舞,是为了教导儿孙的缘故。我对于关帝的这个举动,认为也是这个道理。这虽然是盲猜瞎断,如果去质问关帝、谛闲老法师,应当都会点头微笑,不会露出“不是、不是”的声音啊!
如上所说,且约迹论。至于关帝谛公之本,唯关帝谛公自知,( 光) 何能测度而评论之哉。根敏道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