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印光法师下册。 (第3/9页)

好书推荐: 玄舞九变

。如同良马看见鞭影就开始奔驰,嘉苗得到甘霖就茂盛成长。

为下愚说法亦易,以其心无成见,直下信行。如甘之可以受和,白之可以受彩也。唯为中人说法,实为不易。以其知识繁杂,邪正不分。每每以凡情测圣智,以俗见会真理。

为最愚笨的人说法,也容易,因为他的心中没有成见,当下相信而实行。如同甜味可以接受其它味道的混和,白色可以接受任何一种色彩的熏染。唯独为中等人说法,实在不容易。因为他的知识繁多杂乱,是邪是正,分不清楚。常常以凡夫情见来测度圣人之智,以世俗知见来领会出世真理。

虽说者种种开导,彼仍复展转怀疑。是故设为问答,至五十七次之多。直使狐疑净尽,佛理昭彰。知好歹者,悉皆遵行。可谓殚精竭诚,剿灭疑惑之健将矣。

虽然说法的人,种种开导,他还是反复怀疑。所以设立问答,有五十七次之多。直使心中狐疑净除究尽,佛理昭然彰显。知道好歹的人,全都遵行。可说是竭尽精思诚意,剿灭疑惑的健将啊!

然群疑既释,尚须奋发大志,一念单提。则心王由佛力而常时惺惺,烦恼劫贼,容身无地,欲不归降,不可得也。烦恼劫贼,既归佛化。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为极乐之嘉宾。

然而群疑既然释怀,还必须奋发大志,一个念头单独提起(指单提佛号)。那么心王由于佛力而恒常清醒明了,烦恼劫贼,无地容身,想要不归降,也不可能了。烦恼劫贼,既然投归佛陀的教化。那么虽然还没有出离娑婆,已经不是娑婆世界的久客了。还没有生到极乐,就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嘉宾了。

如是则上不孤于佛化,下不负于己灵。尽未来际,与海会大众,亲炙阿弥陀佛于寂光净土之中,岂非所谓雄猛大丈夫哉。愿见闻者,咸皆勉旃。

能够如此,则向上不辜负佛陀教化,向下不辜负自己的性灵。尽未来际,与莲池海会大众,在常寂光净土之中亲受阿弥陀佛的教诲,这难道不是所谓的雄猛大丈夫吗?祈愿见者闻者,全都各自勉励。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人生世间,祸福吉凶,相为倚伏。其所得损益,唯在人之善用心与否耳。诸佛愍自己与一切众生,为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之所逼恼。因思所受苦报,由于过去恶业所感。而所造恶业,由于当六尘境,不了如幻如化,妄起贪瞋痴心之所致也。

人生在世,祸福吉凶,互相依存转化。其中是受损还是得益,只在于人能不能善于用心罢了。诸佛怜愍自己与一切众生,被三苦、八苦、无量诸苦所逼迫和恼害。因此想到,所受的苦报,是由于过去的恶业所招感。而所造的恶业,是由于对着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境界,不明了这六尘境是如幻如化,从而错妄地生起贪瞋痴的心所导致的。

是知贪瞋痴之烦惑,乃一切众生之大怨家。从兹以戒定慧,断贪瞋痴。复还本具之天真,以成无上之觉道。然则三苦八苦等,实三世诸佛之导师,而一切众生永离众苦,常享诸乐之无上良缘也。

因此要知道,贪瞋痴的烦恼惑业,是一切众生的大怨家。从此以戒定慧三学,断贪瞋痴三毒。恢复本具的天真佛性,以成就无上的正等正觉之道。那么,三苦八苦等诸苦,实在是三世诸佛的导师,也是一切众生永离众苦,常享诸乐的无上殊胜机缘啊!

观无量寿佛经者,普令一切若凡若圣,同于现生,往生极乐,或顿或渐,证无生忍,以至圆成佛道之大法也。

《观无量寿佛经》是普令一切凡圣,同在这一生,往生极乐,或顿证,或渐证,证得无生法忍,以至圆成佛道的大法。

以圣则自力具足,兼仗佛力,故所证入,最为直捷,以故华藏海众,同愿往生也。凡则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即已超凡入圣,证不退位。从兹渐修,必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