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72集《妙法莲华经》 (第1/9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四十八面。我们看壬二的“喻明久远”。
佛陀为了要让声闻弟子能够建立信心,能够坚定智慧的理解,讲出了一个过去的往事。既然是往事,那表示不是佛陀捏造的,而是一个因缘所生法,确实发生的。所以他必须要怎么样?交代当时的人、事、地、物。当然这个地方特别强调的是它的时间,是一个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这么长的劫数,是很长的时间。那么这么长的劫数,我们怎么去想象它到底有多长呢?佛陀讲出一个譬喻。
他说,“譬如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非常大,一尊佛教化的地方。把这么大的一个世界的“地种”,这个地种就是大地当中最微细的颗粒。为什么叫种呢?因为它能生万物,一切草木从大地生起。为什么叫地种呢?就是它是大地的最小的颗粒。那么把这个颗粒磨成粉末,就是这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地,把它磨成粉末。然后呢,然后每经过东方的一千个国土,下一点粉末,然后在每一千个国土再下一个粉末,“如是展转,尽地种墨”,就把这些粉末全部下完。
那么佛陀就说:“于汝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他就问弟子们。弟子们说,否也,世尊!这是没办法算的。这么大的三千大千世界的国土,把它磨成粉末已经够多了,然后把这个粉末在每一千个国土再下一点,把它全部下完,那么再把这些下过的国土再加起来,这个数目就很多了。
“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就前面的粉末所下的国土,“若点不点”,这个“点”就是刚刚每一千国土下点的位置,或者“不点”,不点就是不是下点的位置,就是中间的九百九十九个国土,中间的这个过程。把这些全部的国土再“抹为灰尘”,然后一个灰尘算一个劫数,“彼佛灭度以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只劫”。这样大概就可以想象到底这件事情发生了多久。
这一段是说明所见之事。
那么这件事到底是谁知道的呢?谁能够把这件事讲出来呢?
“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这件事情大概只有佛讲得出来。阿罗汉的知见力,八万大劫,够长了……这个知见力其实就是六根的功能,具足来说应该是见闻嗅尝觉知。《楞严经》讲六根,它加一个“门头”,六根门头。其实就是我们一念心它没有形相,但是它表现在外功能的时候,就好像是《楞严经》讲一个譬喻说,心就像一道光明,在房间里面开了六个窗户,这道光明如果是射到眼睛,叫做见。就是这个光明从眼睛出来叫做见,你可以看得到东西。这道光明如果从耳朵射出来,叫做闻……如此略说就是,见闻嗅尝觉知就是你内心的功能。佛陀的内心表现出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的功能,能够知道这么久远的事情。
蕅益大师就说明了,佛陀怎么能够知道这么久远的事情啊?蕅益大师说:由无明故,不能远见。佛既无明断尽,心性洞朗,故竖极三际之始终,横极法界之边际,炳然知见,何足致疑?我们凡夫因为无明,我们一种攀缘心,我们在人事的过程当中,抓住过去的一些人,抓住过去的事情,就把心中弄得心有千千结,所以我们的功能就比较狭隘,我们不能够知道过去的事情。佛陀心中的结完全断干净了,对心性洞朗,他能够观看过去、现在、未来的三际,乃至于横遍十方。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哪一个地方下几滴雨,佛陀清清楚楚,何足致疑?
那么这一段主要是干什么呢?建立信心。就是说,佛陀有能力讲这段往事,是因为佛陀有久远的知见,来讲这件事情。
辛二、重颂 分二:壬一、颂所见事;壬二、颂喻久远
我们看下一段。前面是长行,这以下重颂。重颂分两段。
壬一、颂所见事
尔时,世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