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青州风云之砥砺前行(2) (第1/2页)

在成功稳定军心与民心,且经济与军事建设逐步推进之后,青州迎来了一段相对平稳却又暗潮涌动的发展期。

军事上,轻骑兵军团的训练已初见成效。

赵虎、钱豹、孙龙等将领将挑选出的精锐骑兵带到一片广袤的荒原之上,进行一场模拟实战演练。

只见骑兵们如疾风般驰骋,他们在马背上灵活转身,精准地射出手中的箭矢,远处的靶标纷纷被射中。

而西凉将领则在一旁仔细观察,不时发出指令,纠正骑兵们的战术动作。

“连环弩车”与改进后的投石机也在城外的演练场进行测试,弩车发射时,巨大的弓弦响声震耳欲聋,数支巨箭如闪电般射出,深深插入远处的土丘之中,投石机抛出的巨石划过天空,准确地落在预定的区域,砸出一个个大坑,威力令人惊叹。

袁谭亲自来到演练场视察,看到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心中稍感安慰。

然而,他也深知,曹操与孙权的军事力量同样不容小觑。回到城中,他与玄风子再次商议军事战略。

玄风子提出:“主公,如今我军虽有精锐之师,但在情报收集方面仍显薄弱。曹操与孙权的军队动向若不能及时知晓,我军在应对时恐会陷入被动。”

袁谭点头认可,决定组建一支专门的情报队伍,名为“暗影谍卫”。

这支谍卫将由一些擅长隐匿身形、机智敏捷的士兵和一些对各地风土人情熟悉的探子组成,他们将被秘密派往曹操与孙权的领地,以及青州周边地区,收集军事、政治、经济等各类情报。

在经济方面,矿山的开采工作持续火热进行。

大量的矿石被开采出来,运往冶炼工坊。工坊内,工匠们挥汗如雨,将矿石冶炼成精良的金属材料,这些金属不仅满足了兵器制造的需求,多余的部分还被打造成为精美的器具,在市场上售卖,备受欢迎。

青州的丝绸产业在官府的扶持下,规模不断扩大。养蚕人家增多,织锦工坊里,织工们日夜忙碌,织出的丝绸图案精美、质地柔软。

一些丝绸商人将青州丝绸运往更远的地方,甚至到达了西域,与西域诸国展开贸易,换取了珍贵的香料、良马等物品。美酒产业也不甘示弱,酿酒师傅们改进酿造工艺,青州美酒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与富商大贾前来品尝购买,酒馆客栈里,常常能听到人们对青州美酒的赞誉之声。

但随着经济的繁荣,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商业的发展使得物价开始出现波动,一些不法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导致普通百姓生活成本增加。袁谭得知后,责令官府加强市场监管。官府派出官员巡查市场,对囤积货物、哄抬物价的商人进行严厉惩处,同时从外地调运物资,增加市场供应,稳定物价。

另外,随着矿山开采和工业生产的扩大,环境污染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些河流被矿石废渣污染,周边的农田产量受到影响。

玄风子召集工技派学子和一些有经验的老农共同商讨解决之策。他们决定在矿山和工坊附近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和废渣堆放场地,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废渣则统一堆放,进行二次利用或妥善处理。

在外交方面,袁谭依然没有放弃与刘表结盟的努力。

他再次派遣使者前往荆州,这次的使者带上了青州的特产丝绸、美酒以及一些珍贵的金属器具作为礼物。

使者见到刘表后,诚恳地说道:“刘荆州,曹操的野心日益膨胀,如不及早联合,恐荆州与青州皆难以独善其身。青州如今军事渐强,经济亦兴,若与荆州结盟,必能为荆州提供有力的支援,且我家主公极为敬重刘荆州,愿与荆州共享太平。”

刘表对青州的发展也有所耳闻,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