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李武盟誓 (第2/4页)
味袭上心头,“可算回家勒。”
李重润原名李重照,因避瞾君之讳,故改名为重润。他是韦妃所生的嫡长子,也是韦妃唯一的儿子。小小年纪,便经历太多的波折,明亮的眸子透着早熟的智慧。李重润风神俊朗,以孝知名。
永泰郡主李仙惠。
坐在车队后面,是李显跟吴蓓蓓生养的李重茂。他低着头,一声不吭,只是玩弄着手间的玉雕。
李裹儿欢喜雀跃,“父王,咱们可算到了京城。好气派的城门。”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京城。
当年,中宗被瞾君罢黜为庐陵王。韦氏也失去皇后地位,跟随他到了房州,途中韦氏在马车上生下女儿安乐公主。因其出生后被李显用自己的贴身衣服包裹住,故名“裹儿”。
李显与韦氏在房陵被幽禁期间,共同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的生活,因而两个人的感情十分深厚。李显每当听到瞾君派使者前来的消息,就惊惶失措地想要自杀,韦氏制止他说:“祸福并非一成不变,最多不过一死,您何必这麽着急呢!”
李显曾经私下对韦氏发誓:“如果日后我能重见天日,一定会让你随心所欲,不加任何限制。”
,!
韦氏的家族在中宗被废黜后,境遇惨痛。父亲韦玄贞配流放钦州而死,母亲崔氏被钦州首领宁承所杀。兄弟韦洵,韦浩,韦洞和韦泚全部死于容州。仅有两位妹妹逃窜获免。
“你记得发过的誓言麽?”
“当然还记得。那一次,若不是你,我就死勒。不会再有今天。”
家眷换了另外一辆宫廷豪华高轮马车,跟在李显所乘马车的后头。
唐门门主轩辕勃跟庐陵王李显同坐轿中,细声交谈,问了一些蜀国无关紧要的问题。轩辕勃童年遭遇残酷打击,年少后,反而时来运转,发展顺利;而李显则不同,出生富贵,含着金匙长大,顺利登基成为皇帝后,突然遭到政治风暴,多年来活在死亡的阴影中。
轩辕勃回到唐府后,心想:“李显是个朴厚仁爱之人。我应当尽力辅佐他。”
翌日,礼部衙门为了祭祀问题还是争吵不休。大家都议论中宗李显回到了京城。他代表的是李唐的力量回潮。
春官侍郎轩辕勃主张祭拜“老君星”,春官尚书武承训主张祭拜“武圣星”。祭祀日就要来临,彼此仍然争执不下。于是来到内廷,向瞾君讨要指示。
武三思和狄仁杰正为祭祀的事辩驳。
武三思反对按照老规矩祭拜,他的理由很充足:“武姓并非老子的后人,天下都变姓了,还有必要祭拜‘老君星’麽?”
瞾君有些犹豫,说道:“祭祀传统历年不变,倘若变了,”
轩辕勃斗胆说到祭祀的实质。“关键是立储未定,陛下宜早作决断,以免臣子们两头瞻望,引发混乱。若立武姓为太子,咱们祭祀时就要改规矩,应当拜‘武圣星’保佑武周国祚;若立李姓为太子,江山还是李家的,咱们祭祀便还是老规矩,祭拜‘老君星’,为李唐祈福。祭祀的大规则大方向,还是要靠陛下指点迷津。”
瞾君望着春官侍郎,心道这位轩辕门主,年纪虽小,说出来的话却一点不含糊。就问狄仁杰怎麽看待立储问题。
狄仁杰思忖片刻,进言道:“遥想当年,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刀枪箭镞,方平定天下。高宗临终含泪将社稷与二子托付。陛下今乃欲让位他族,有违天意,有负圣恩。九泉之下如何面对高宗?陛下必欲传位给武家,只怕天下鼎沸,人心归唐,海内不乏徐敬业者,遍举义旗,血流成河。武家安得守其业乎?且母子与姑侄谁亲?陛下立子为储君,则千秋万代之后,配享太庙,承继无穷;立侄为储君,微臣实未闻侄为天子,而祭祀姑姑于太庙的。”
瞾君紧锁的眉头渐渐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