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大宋的隐患 (第1/2页)
一连贯的攻势结束后,时间来到九月,宋军放缓了节奏。
在章楶的调度下,西北各路军征调民夫运送材料北上,在寒冬到来前抓紧修筑堡寨。
小梁太后数次从西平府派兵,联合韦州军,想阻拦宋军的前进,都被章楶的十万大军一一化解。
宋军步步为营,将堡寨修筑到距韦州城仅十几里之外。
姚雄则在西凉府的原管辖地济桑(今古浪)筑城,扼守河西走廊的入口乌鞘岭。
东面的折克行拿下银州、石州后,攻夏州不利,重新退回到长城以南。
陇右这边,攻占了沙州和瓜州后,种朴也进入休整状态。
西夏在河西走廊,还剩肃州、甘肃军司甘州和西凉府凉州三座大城。
当然,在遥远的西域,还有一座伊州城和十万党项军。
这段宋夏交战的时间里,驻守伊州的仁多保忠也没有闲着,几次派军向高昌发起进攻,想将这个软柿子先拿下,然后再从东边夹击宋人军队。
可西州回鹘知道大宋已经出兵相助后,臣民一心,将士用命,各地军马齐聚京城,硬是将仁多保忠的几次攻势都挡下了。
仁多保忠无可奈何,只得回到孤城伊州。
在宋辽开战后的几次交锋中,契丹人小做试探,宋人不为所动,专注守城,看着城头架好的巨弩和投石机,契丹人实在是不愿意进入攻城战。
派出去骚扰地方的骑兵队伍,也因为宋人的坚壁清野,收效甚微,其中一个千人队还因为被张叔夜埋伏,折损在了宋境的徐河附近。
各条战线,都是大宋占优,但想进一步扩大战果,就有些困难了。
耶律洪基在进攻受挫后,再次遣使大宋,要求议和,同意让西夏交出所占西州回鹘的领土,只要求大宋让出沙、瓜二州,让党项人归国。
大宋占得优势,口气自然也不一样了,赵煦当众表示,大宋才是夏的宗主国,辽与夏只是父与子婿的关系,夏国的土地都是太宗和真宗赐予李继迁的,如今党项人不服管理,大宋有权收回。
辽国使臣倒是想替小梁太后说句“我服了”,但大宋开这么大口,直接就将夏国给否决了,他也做不了主,只得再回去向耶律洪基请示。
使臣走后,赵煦对一众宰执说道:“北朝不过如此,打不下来,也是想议和的。”
这话有点打宰执们的脸了,毕竟除了章惇,其他几人都是和谈的支持者。
站在最末的苏过忙出列说道:“如今天气转寒,党项人首尾不能相顾,物资调配不顺,肯定是要攻出来的,西北五路和陇右都需要加强防范,最好是能增兵。”
曾布和李清臣同时表示了反对,算上民夫,西北和陇右足足出动了五十万人,朝廷这边的压力已经很大了。
赵煦问道:“增兵何处?”
“济桑城和沙、瓜二州,”苏过分析道:“与西域的消息往来太慢,但仁多保忠拿不下高昌城,很可能会放弃伊州,回攻河西,这样沙州和瓜州的守军就略显薄弱了,济桑城则是卡住了东西要道,党项人肯定不会坐视不理。”
章惇说道:“姚雄处可以增兵,但沙州太远,可以责令回鹘人监事仁多保忠,若他班师,回鹘军可从旁策应我军。”
苏过摇头道:“怎可将自己的性命放在他人手上,等到天寒地冻时,党项人拼了命地南归,回鹘人难道会豁出命阻拦吗?”
国与国之间的同盟,脆弱得很,大宋也没有派军去帮回鹘人收回伊州,说是围魏救赵,可回鹘君臣一天天提心吊胆的,又如何能指望他们能帮宋人与党项人死磕。
知道仁多保忠要走,回鹘人不夹道相送就不错了。
赵煦犹豫一会,说道:“之前北上的五万禁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