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密言七事(一) (第2/2页)
,这些人都不称职。
还有人重大失职造成损失或者以权谋私,他们有罪过或错误,本来应当被检举。但是因法纪败坏,群臣狼狈为奸,不会互相揭发,公府台阁本应该监察弹劾也默不作声。曾今有过诏令议遣八使,又令三公采长史臧否,深入地方去考察人民疾苦,组后上奏陛下。
这段时间里奉公守法的人如鱼得水,欣然得志,为非作歹的人忧恐失色,每天都怕得要死,大汉法度严明,国安民乐。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状态忽然停止了。使得天下百姓喜极而悲,开始猜测朝政,失去信心,地方奸臣也开始猖獗起来。
因此,现在应当重新追定八使,去揭发那些不法的人和事,并且另选一批忠诚清白的人取代奸臣,维持地方的赏罚严明。
到了年终,还要评定三公做事的好坏,上行下效。当从朝堂到地方的都形成法纪严明的氛围之后,百官就会发自内心的明白奉公守法是福,而营私舞弊是祸。他们的行为会自发的严谨起来。这样,百姓困苦的祸害的来源之一就算得上堵塞住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5 古时选拔官吏的时候,一定要各地方诸侯每三年推举一人,这种推举方式被称为岁贡。然而大汉官场仅靠这一条路提供新鲜血液是远远不够的。
孝武皇帝在位之时,除了郡里除选举孝廉外,还要另外选拔贤良、文学之士。因此名臣、能臣一个接一个地涌现,形成了文治武功盛极一时的局面。如今大汉破格录用的人才,只是善于书画和辞赋,这些只能算是小才,对于管理国家、治理百姓就不见得有能力了。
陛下当初刚刚即位的时候,最先讲求的是经术,处理政事的闲暇之余才会看看文学作品用以休息。通经书可以治国,通诗画用以休闲,陛下身为一国之主,二者高下立判。因此单单以文采作为依据来挑选人才绝对不是立国之本。
况且如今诸生唯利是图,很多人含着目的作文章,甚至有人为了获得好处不惜到处抄袭,与国无益不说还败坏了风气,这种情况非常不妙,应当早日政治。那些已经给出的恩惠,不好回收就算了,不必追究,他们能保住俸禄已经非常够意思了。
接下来一定不可以再使他们管理他人或者在州郡做官了。从前先有孝宣皇帝在石渠阁会集诸儒生,后有孝章皇帝在白虎观召集众学士,他们聚在一起通经释义,为文武之道做出巨大贡献,我们也应该学习并在如今沿用起来。
至于那些一般的小能小善之辈,虽说也有可取之处,但是没啥大用。孔子认为如果靠这些人来办大事就会导致政事滞碍不通。因此陛下应当选拔那些立大志,有大用的人。
:()重整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