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总得渔翁得利一下 (第1/2页)
日军和英缅军打起来了算是一件极其热闹的事情,搞得不列颠方面都想让英缅军再打回来。
此时游击区司令部里所有人都觉得这一仗打的非常的解气,反正最烦的两个队伍全都给治了,他们自己渔翁得利。
苏扬还在想着怎么样在江心坡站住脚跟,至少不要让日军打走也不要被不列颠人挤走,被日军打走还好说,要是不列颠从外交上交涉成功了,那么撤兵可是一点理由都没有了。
如果日军进驻到江心坡的话,那么英缅军一定会找游击队帮忙的,然后再从游击队身后捅刀子。
所以说,还得是出工不出力,让英缅军和日军相互打,游击队还得像个帮手一样给英缅军掣肘。
这样游击队才能留在江心坡和片马两个地区。
可是英缅军真的是不行啊,打打就掉链子,不过,这种事情,华夏五千年的道行,现在发挥出来也不是不可以。
这里说下英缅军到底是是个什么部队。
简而言之,就是个烂部队。
典型的不列颠殖民杂牌军。
在英缅军中,纯正的不列颠人很少。基层官兵和部分基层军士长是本地人,而中高级军官以及技术单位多为不列颠人。在部队的编制上,虽然与不列颠本土部队相似,但是战斗力不能与不列颠本土部队同日而语。
战斗力差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人员素质、装备水平、训练水平、纪律性、专业程度、战斗意志、军官的指挥水平等。
要不然也不会被1000多人的鬼子包围在仁安羌。
先说人员素质,绝大多数基层官兵和部分基层军士长是本地人,文化水平低,不少人有犯罪前科。
缅甸几千年发展不起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他们参军的主要动力是领一份不多的薪水和勉强糊口的伙食,参军只是为了活下去。对于其中不少人来说,除了参军,很难找到其他体面工作。
装备水平上不算好,手里的武器说不上有多先进,够用就行了。再者,以这些人低劣的武器保养水平,就算给好装备,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训练水平差,纪律松懈,专业程度低,战斗意志也差。训练水平差,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素质不行,一方面则是不列颠军官的水平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些人在军官视线范围内还算可以,一旦脱离军官视线,立马本性暴露,开始劫掠周边平民财产,造成极坏影响。技战术水平差,缺少吃苦耐劳和作战积极主动性,倒是对抢劫之类的活动极为上心。
说白了,就是没文化,这个文化不是识字看书,说的是底蕴。
来自不列颠本土的军官如同对待奴隶和牲口一般驱使这些本地人,很少给予应有的人格尊重,上下级别意识极强,官兵之间的矛盾很多。
比如在英印军里,宗教信仰矛盾排在首位,不少不列颠军官对本地人的宗教信仰缺少应有的尊重。
再说说军官。在英缅军以及英印军中的不列颠本土军官构成复杂。有的是刚刚从军校毕业,来殖民地军队镀金,为将来升迁做准备的;有的是因为得罪了伦敦大人物,在本土部队里呆不下去,被发配过来的;有的是冲着高额的海外津贴,自愿来混日子的。
不排除里面真有那种抱着建功立业心态来这里的,但是,这些年轻军官很快会被残酷的现实和散漫的氛围抹掉锐气,要么混吃等死,要么无所事事。
在这里,踏实肯干的军官属于异类,不少军官对自己的专业不够上心,专注于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吃喝嫖赌抽的。
高级军官普遍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过日子,厌恶那些各种折腾的年轻军官。对士兵疏于训练,纪律松弛,作风散漫。
英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