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第1/2页)

3200公里的火星自驾游是个什么概念呢?

简单举个例子来说,从华国燕京到琼省崖州的距离,差不多就是3000公里,需要注意的是,火星表面的路况肯定要差一些,因为没有路,哈哈。

还有一点重要的是,截止到电影开始拍摄的时候,人类真正投入使用的火星车或者月球车都已经出现过了,其移动速度大约是在1厘米每秒到1米每秒之间,时速介于普通人步行跟骑自行车之间。

显然,未来高科技的火星车就要厉害得多,根据剧情的设定来看,杨伟立所驾驶的火星车每天大概能行驶40公里,不过受到当地恶劣环境和能源不足的影响,估计车速是在时速10公里到20公里左右。

站在姜闻的立场看来,其实楚言在沙漠中拍摄的这些外景戏,恰恰是最让他兴奋和激动的戏份,也是吸引他成为本片导演的最大原因,因为华国的文化传统,是不具备他所钟爱的“西部片”诞生的土壤的,但《火星救援》就不同了,一个男人,独自行走在苍凉荒芜的大地上,无时无刻不在与残酷的自然环境以及内心的孤独对抗,这正是姜闻所向往的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拍摄杨伟立在火星上奔波千里的过程中,还涉及到了楚言跟姜闻等人从未接触过的核物理问题。

为了对抗火星上的长期严寒,迫于无奈的杨伟立,选择从地下挖出了之前,被人类早期火星探索计划废弃的火星车中,所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小型的核能装置。

这方面,就完全处于楚言跟姜闻等人的知识盲区了,还好有着华国航天科技集团跟各大科研院所的支持,剧本中的假想,才从华国专家们那里得到了可靠的理论支持。

从专家顾问组那边得知,目前人类确实已经拥有了类似的技术手段,可以利用某种人造放射性同位素,实现热能与电能的转换,并且有望被利用于外星探索工具之上。

而且这种装置,的确会在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内,持续不断地散发出巨大热量,当然,这种元素本身含有剧毒,但只要不弄坏,就等于一个对人体无害的超强暖气片,的确可以在没有任何其他能源的情况下,帮助杨伟立对抗火星表面的低温环境。

为了让电影剧情显得更加真实,剧本中还提到,杨伟立还从沙土里挖出了许久以前人类的另一个火星探测器——探路者号。

而在现实中,探路者号是真实存在的,它于1996年12月4日nasa发射进入太空,然后经过整整7个月的飞行,在1997年7月4日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并在工作了两个多月后,方才与蓝星失去了联系。

这样的小彩蛋,也必然是科幻迷们的最爱,而在《火星救援》之中,类似这样的真实细节还有很多,这就是楚言跟姜闻等人,从一开始就给电影所定下的宗旨,在一切涉及科学的方面,尽可能的真实,如果单纯靠幻想,或许也能拍出一部精彩的硬科幻电影,甚至拍摄难度还会降低,但那并不符合楚言等人对华语科幻电影的期望。

作为华语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硬科幻电影,楚言觉得自己这些人,有必要为后来者树立一个更加优秀的标杆。

最终,从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结束之前的游刃有余,《火星救援》的外景拍摄,持续了3个多月的时间才得以完成。

在剧组离开澳洲之前,这片位于南半球的大地已经进入深冬,在沙漠这种昼夜温差极大的地方,夜间的温度早就已经达到零度以下,剧组之中几乎没天都有人,是在带病坚持工作,就连导演姜闻,也因为高烧不退,不得不离开剧组,在医院呆了几天。

倒是楚言没有辜负他长期以来坚持的身体锻炼,虽然整个晒黑了一点,身形也消瘦了一些,却一直没有出现什么健康问题,这也是剧组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