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零章 后期制作凭良心 (第1/2页)

时间转眼来到2010年6月,由楚言、姜闻等人主演的《霍去病》已经完成了全部拍摄计划,正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到目前为止,楚言所主演的影片中,后期制作耗时最长的一部应该是《火星救援》,除了科幻电影本身的特质之外,也体现了楚言身为出品人,对电影品质的高标准要求。

就以刚刚席卷全球的《阿凡达》举例,这部被公认为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整个拍摄周期就达到了25个月,而更令人惊叹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出最新摄像技术,以及完整表现出“潘多拉星”的自然景观,这部影片的后期制作周期,更是从拍摄伊始的2005年3月,一直贯穿到正式上映前的2009年初,时间长达4年之久。

可以说,在内行人看来,正是导演及整个后期制作团队的艰辛付出,才造就了《阿凡达》空前的成功。

而楚言早在从影之初就已经认识到,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后期制作的水平,可以直接决定影片的高度上限,某种意义上来说,演员的表演,通常情况下,只能决定电影的下限而已,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一些“烂片”当中,来自老戏骨的精湛表演片段仍然从不鲜见。

当然,相对于演员、服装、道具等能够带给观众直观感受的电影元素而言,后期制作中除了电脑特效之外,相当一部分的工作内容,是影院中的观众很难直观感受到的,又或者说,真正高质量的后期制作,其效果就是应该让观众在不知不觉间更加身临其境,甚至忽略后期制作的存在。

但也正因如此,从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这段时间,越发急功近利的香江影坛,就在后期制作水平上出现了大跨步的倒退,不但没有跟上电影技术进步的脚步,甚至在人才和制作水平上都开始拉跨,成为了香江电影的短板之一。

幸而在这方面,楚言和张楚雄等人早就提前做了布局,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投资和发展,言和影业旗下位于东阳和燕京的后期制作基地,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亚洲顶尖的影视后期制作机构,基本上满足了华语影视圈高端作品的后期制作需求。

此时此刻,从电影杀青后就返回香江家中休息了好一阵的楚言,则是带着妻女一同北上,打算趁着女儿暑假期间,好好游览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一家三口的第一站就是首都燕京,计划从北向南一路边走边玩,直到八月份再返回香江。

之所以把第一站定在燕京,除了满足楚韵一直以来的愿望之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楚言受到了好友冯晓刚的邀请,要在燕京参加冯晓刚呕心沥血的新作——《唐山大地震》的首映礼。

这部《唐山大地震》,是以1976年发生在燕北省的那场真实事件为背景,根据原着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作为08年汶川地震发生前,华国建国后所发生的最惨烈的地质灾害,尽管事情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对当地百姓所造成的伤害和阴影,可以说还笼罩在几乎每一个当地家庭的心头。

仅仅持续23秒的剧烈地震,却造成了高达20多万人遇难,10多万人重伤,更成为整个20世纪历史中遇难人数第二多的地震,几乎每一位灾难的幸存者,都在那场灾难中失去了身边的挚爱亲朋。

“你们是不知道,连我自己都没想到。有那么一场戏,拍摄地震10年后,城里大街小巷都在烧纸祭奠亲人的镜头,我们请了许多当地的群众演员。”冯晓刚说着话,声音突然低沉下来。

“结果整条巷子里哭声一片,我喊了许多遍‘好了,我们拍完了!’但哭声一直停不下来,那些群众演员跟我说,‘我们知道,但我们停不下来。’”冯晓刚的声音带着哽咽,说完便低下头,用拇指轻轻擦拭了一下眼角。

一旁的楚言跟姜闻、葛悠等人闻言也是一阵黯然,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