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出征三韩 (第1/2页)
为了扭转贸易赤字,羊景也是举棋不定。在羊景的设想中,要解决衣服和粮食的问题,不是靠贸易就可以实现的。哪怕解决了贸易赤字也是受制于人。最完美的就是弄到棉花的种子和扩大地盘。有了这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归根到底还是要先建设强大的海军,只有向外扩张,才能带来利益。对于说进攻中原,羊景极其的不屑。在羊景看来,进攻中原除了扩大地盘之外,一点好处也没有。中原人口多,要养活就需要大量的物资,不能把汉人当奴隶用,还要防止叛乱,防止敌人的进攻,总之,麻烦一大堆,还没什么好处。
羊景也不急,急也没用,反正贸易赤字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扭转的,这是一个长期任务。他还是最关注海军战舰的建造进度,除此之外就是望远镜、指南针、航海图等航海辅助用具。
制作无色玻璃并不难,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难的是各种塑形和提升产量。望远镜所需的镜片制作起来比较简单,只要将石灰石、铜红和经过了研磨、过滤、盐酸浸泡过的沙子混合在一起,进行高温加热,就能得到液态的玻璃液,玻璃液在石墨制作的模具中冷却就能得到望远镜的镜片了。石墨模具的表面光洁度决定了镜片的质量 。这就考验工匠的能力了,羊景也帮不上忙。
中平二年五月,第一艘海军风帆战舰终于成功下水,载重量达到了一千千石,满载近千人。战舰之所以为战舰,就是为了海上战斗设计的,第一层甲板上设置有八牛弩的支架,第二层为大炮所在,不过目前设置的是八牛弩支架,而不是大炮的后坐力减缓装置,毕竟现在还没有造出大炮来;第三层就是武器库和士兵的休息室了。底层装载重物,以稳定船身。一艘战舰配备五百名左右的海军士兵,海军计划一艘战舰对应一个营,营的编制也修改为四个连,外加一个医护排和一个炊事排,加上通讯员、文书等,满编人数封顶为五百二十人。其中四个连为两个战斗连,一个炮兵连和一个水手连,每个连下辖三个排。
战舰在海上试航的同时,老营造船厂开始了两艘战舰同建。同时正在沓津港建造的大型风帆运输舰也即将下水。
运输舰比战舰的建造难度更大,结构设计也更复杂。运输舰的体型更加庞大,起码要能装载两千人以上,这对木料的契合技术和船体结构的设计都要求非常高。运输舰因为其用途特点,就意味着无法像战舰一般装备大量的作战武器。战力薄弱的运输舰必然就需要速度超越战舰,才能在战场上生存下来。如何在局部受创的情况下,让运输舰快速堵漏并继续保持航速,等等许多问题。不过目前考虑的运输对象主要是人,对运输舰的运载能力暂时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由于新型战舰和运输舰的海上试航成功,八月初,军政部制定了海军的出征计划。同时在兵役司训练的两千五百名新兵被编入护卫军和海军。其中护卫军各营下辖新增两个连,八百人。海军海战营下辖新增两个连,两百四十人。海军陆战营下辖新增七个连,一千四百六十人。
十月,早已整装待发的海军终于是接到了军政部的命令,出征朝鲜半岛上的三韩。三韩地形多山,人口稀少,并不被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放在眼中。军政部就是要趁着这样的机会扩充地盘,并且以半岛为桥梁,进攻倭奴国。羊景在军政部的会议上是这么说的:“三韩气候温和,适合农耕,山林茂密,药材丰富。倭奴国多火山,生活环境恶劣,导致民风凶悍,相互厮杀严重,是我们大量抓捕奴隶的好场所。我们人少,我们的士兵需要装备齐全,才能一个顶俩,这就需要我们加大挖矿的力度,所以我们需要的奴隶越多越好。”
十月初七日,被命名为老营壹号的海军第一艘战舰,保护着两艘分别被命名为运壹号和运贰号,满载着海军士兵和大量物资的运输舰,从沓津港出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