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现代财政收入震惊众人,朱棣也想建立日不落 (第2/2页)

当然,细分下来,包含了什么企业所得、个人所得等等,这里我就不过多赘述了。

后面你们回去后可以自己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朝的方案出来。”

众人听了,都是认真的点头。

姜饼接着道:

“其实你们作为统治阶级,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光是比我要更长远的。

之所以历朝历代都选择重农抑商。

除了担心国民们都去逐利后,荒废了农事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无非是觉得商品是不能不交换的,可又绝对不可以放下去不管,使重权移于豪强之手,出现尾大不掉甚至反制之势。

索性将许多重要的商品,例如盐铁等牢牢的掌握在朝廷手中。

本质上来讲,这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是每一个统治者都默认的事情。

但辩证的来看,这种思维却太过内倾化。

国家的发展追求平稳没有错,但思维内倾恰恰不利于稳定发展。

你们想想,即便不发展商业,可到了王朝的中后期,土地兼并问题,阶级固化问题不依旧比比皆是吗?”

说到这,姜饼停顿了一下。

所有人都忍不住开始思索,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尤其是崇祯,之所以亡国,不就是源于这些世家大族们牢牢的把控住了资源。

反而导致朝廷穷的叮当响,连军饷都发不起,士兵不引发哗变就算不错了,你还指望人家给你卖命吗?

看着众人脸上或多或少露出若有所思的模样,姜饼觉得差不多了,又继续道:

“可能在你们那个时代,会认为商业是流通的,不创造实际价值。

但实际上,流通开阔了视野,让人们有了追求,这些走在前沿的人意识到了有更好的东西,自然就在心中埋下了进取开拓的种子!

说句题外话。

在洪武时期的西方,就已经处在文艺复兴时期了,正是因为他们的流通开阔了视野,到崇祯年间,西方进入大航海时代。

随着商贸的进行,当初一个小小的岛国,也成为了横跨整个世界的日不落帝国。”

“先生,何谓日不落?”听到这,朱棣突然提了疑问。

姜饼解释道:“和你们传统的天圆地方认知不同。

我们所处的世界,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球,如果你沿着一个方向一直走下去,总有一天会回到原点。

这个球,又围着更大的太阳进行转动,在公转的同时,本身也发生自转。

绕太阳一圈,就是一年,自转一天,就是一日。

也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太阳东升西落的场景。

当时的那个国家,将本国的旗帜插遍了世界,哪怕在本国太阳已经落下了,但其它的领土上,太阳依旧升起。

这,就是所谓的日不落。”

居然是这样!

听完,朱棣的心中燃起了一道名叫征服的欲火。

他喜欢日不落这个名字。

一个小岛国都能成为日不落,大明为什么不行?

大明日不落帝国,真是一个好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