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朱高炽点醒赵匡胤,崇祯欲回明末 (第2/2页)
有人觉得是局面太差亡的国,众说纷纭。
但就姜饼个人的观点,还是觉得是局面差,然后放大了他的能力问题。
首先要明白的是。古代帝王其实大部分能力一般,或者说都在某个“中等”区间内。
这些帝王遇到王朝整体趋势不错时候,就可以做个承平君王,国家没有太多高难度问题考验他,他的错误也可以因为大环境还不太差而轻巧兜底,甚至他性格上的许多毛病也因为环境还可以不至于无限发挥。这种情况下。这些帝王甚至名声还不错。
而一旦环境很不好时候,同样这些帝王,就会手足无措。他的能力不足以力挽狂澜,但现实已经是惊涛骇浪了,他的每一个错误都会在环境衬托下无限放大,都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越来越严酷的环境也导致他性格缺点无限放大,每一个失误都被大家看在眼中。
崇祯就是这个问题。
他登基后面临的难题可不小:
关外有了一个组织力和军事力都非常强劲的国家,且此时已经开始向封建集权帝国过渡。
内部农民起义达到建国后从没有过的烈度。
军事制度和军事保障制度积重难返。
卫所兵战斗力急剧下降从正统年间就开始,屯田破坏也是这个时期就逐步开始,
卫所兵逃亡渐多导致兵源不足,从而充军增加,兵员流氓化至少万历年间已经很严重了,洪武初年的充军罪有22项,而万历年间已经243项,靠各类罪犯及其家属充塞军队。
记功制度僵化从景泰到成化年间就定型了。
不适宜大兵团作战的家丁模式在嘉靖年间就已经制度化了。
财政问题严重,明朝财政制度从建国开始一直有比较混乱的问题,单就军需方面说,万历年间军队欠饷情况就开始普遍,天启末年已经做到户部和内帑双白板了。
大兵团连续全军覆没。
蒙古问题彻底崩坏。
官员几乎没有务实氛围。
在这种外部形势严峻、内部情况复杂、朝堂气氛严重歪曲、民间生活日益困难的大前提下,崇祯的所有能力不足和性格缺陷都会被严重放大化。而结果的严重又会促进崇祯本人的激动,造成更严重后果。
所以可以说崇祯不是力挽狂澜的中兴之主,但他也是放在古代皇帝里普通的庸主。
这种庸主很多,谁遇到局面彻底崩坏时候谁倒霉。
而崇祯有幸遇到明朝二百年积累问题总爆发,特别是赶在自己奇葩爷爷和哥哥之后,自然是倒霉蛋中的倒霉蛋。但你要他担负明朝灭亡的主责,那确实过于苛责了。
经过了姜饼的一番开导,崇祯忽然提出,自己想回崇祯十七年,也就是1644年看看。
从他自缢当天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来月的时间,虽然从史书中了解了不少的情况,但崇祯还是想亲自回去,看看在闯逆的治理下,京城变得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