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世家 (第2/2页)

到我家昌盛一点。

俗话说的好,没有千年的王朝,却有千年的世家、

直到唐末随着黄巢的踏尽天街公卿骨,杀了一批一批世家的中坚力量,又轮到五代十国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这些世家想要重新积蓄实力变得极为困难。

到了赵匡胤建立宋朝,有意识的削减世家力量,培养平民百姓。

由原先这些人掌握科举重心的五经逐渐转变成四书,极大削弱了世家对言论和知识的掌控,渐渐的,才彻底让流传近千年的世家成为了过去式。

不过遗憾的是,到了宋明之后,世家确实力量变得微弱了,很难再像千年前那样左右天下的局势,但随之兴起的,是一种叫做文官集团的产物。

他们取代了世家的地位,甚至变得愈发的可怕。

前者毕竟以血缘姻亲和纽带,事情不会做的太绝。

今日你兴,明日我旺,谁也说不好局势的变化。

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无论怎样的明争暗斗,至少底线还是有的。

可文官集团呢。

他们以地域、理念、学术分成不同的党派,争斗起来那简直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恨不得把你踩在脚下,永远也起不来。

整个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党争都极为的严重,极端一些的说,明朝正是亡于党争。

党同伐异,无论学识品性如何,只要是所属党派之人,必须尽力保全,只要是敌对党派之人,一定竭力攻讦。

于国于家,都是祸患。

目前过来的明朝皇帝当中,截止到朱祁钰,党争的迹象还不是那么的明显,他没有切实的体会过其中的危害,自然也不能明白李世民的迫切了。

唯一感同身受的,或许只有亡国了的崇祯。

当时他的政令一出,都不知道歪到了什么地方。

内忧外患之际,东林党甚至还一门心思的铲除异己。

可惜他醒悟的太晚了些,才铸成了大错。

现在想要改变,也无力回天了。

至于说已经开始变法的朱元璋和朱棣,他们对于国家的掌控力度那是整个明朝都无人能及的。

别说现在用的怀柔政策,先打一批,拉拢一批,抚慰一批这么温和的法子了。

哪怕老朱真的想一夜之间颠覆全部,无外乎是血流成河的局面罢了,他还会在乎这个?

对于李世民而言,世家就是当今天下的第一大毒瘤与阻碍。

有的时候,朝廷派去地方的官员,甚至没有当地的望族说的话好事。

这样令人愤怒的局面,李世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改变,现如今,总算让他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