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明末最大的汉奸 (第1/2页)

相较于这些无胆之辈的望风而逃,洪承畴的胆识显然更加过人。

他自降请之后,受到了极大的礼待。

比起在大明来说,洪承畴现在的生活显然更加的惬意。

即便如此,他心中依旧有几分惴惴不安。

倒不是还怀念故明的恩情,倘若真是这样,洪承畴也不会在那正值国家危难之际而降清了。

心中所忧之事,无外乎是对这满城的叫喊声,究竟是否会波及到其自身安危而担忧罢了。

洪承畴这类人吧,是一个极其注重个人得失之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实际上,在崇祯时期,能保证不投降黄台极的只有对明朝有坚定忠诚的儒教信徒。

别说对面只是个黄台极,就算对面是李世民、赵匡胤都不会投降。

这类人的代表就是长山之战后被俘,一直被黄台极宣传为当代文天祥的张春。

被俘之后,张春实际上在内心深处已经认输了,甚至还在践行自己人生观的同时又给清朝培养了一批人才,但在得知松锦之战爆发后还是忍不住追随了自己的信仰,自杀明志。

而卢象升和孙传庭也大概属于这类人。

卢象升在绝望之际选择让部下逃走,自己战死。

孙传庭比卢象升更忠诚甚至更极端,一个文官战死能给敌人什么损失?

孙传庭选择亲自操刀逼迫士兵强行防守,就算自己死也要给崇祯起到最大价值的死,结果最后是怎么死的都成了个未解之谜。

但很清楚的是,洪承畴不是这类人。

有个明显事例就看得出,洪承畴在信仰和个人得失面前,更注重个人得失。

这个明显事例就是,在卢象升找死的那次清军入关抢掠时,崇祯召洪承畴和孙传庭勤王。

孙传庭一路狂奔,提前就位,然后被崇祯委派驱逐清军进而蹲诏狱。

孙传庭他不知道后果吗?

要么就是你得改名孙悟空能立马抡着金箍棒打败清军,要么就乖乖打吃力仗然后蹲诏狱。

孙传庭是知道的,但他依然选择蹲诏狱。因为他受过的教育和他的信仰,不允许他不忠诚。

而洪承畴知道谁勤王谁蹲诏狱,他也知道他不想蹲诏狱,于是磨磨蹭蹭,直到清军撤离前后才来了。

还有个明显事例就是,孙传庭才智过人,但他从未想过忽悠崇祯,借力打力,对部下孙传庭是用尽了手段进行控制,对崇祯,孙传庭全部实话实说,顿顿挨崇祯的骂,导致孙传庭干啥都很被动。

要不是陕西三边总督连着死让孙传庭有机会重新掌握秦兵,孙传庭很可能会在带着五千京营南下后提前去世的。

而洪承畴则非常擅长欺诈,为了避免崇祯逼他决战,洪承畴前后几次假装自己要集结大军出关,吓得群臣接连弹劾洪承畴要妄开边衅。

洪承畴想用这个借力打力,警告崇祯三思,靠着这一招磨了一段时间,直到被皇太极用张存仁的战略破局,逼的崇祯必须决战了。

洪承畴困守松山饿得皮包骨头眼睛昏花时,就已经有人举报明军中有人暗通清军要献城门了,洪承畴以敌众我寡形势不利,要大家团结求存的理由,不准部下互相举报。

一来洪承畴这个也有道理,这时候了要还互相举报质疑,只怕清军没来大家都要内讧完蛋了。

但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洪承畴已经准备摆烂,做好了投降准备了。

松锦之战时,经常接触清军的前线明军官员士兵,其实都已经对投降清朝没啥抵触了。

这一仗居然没有像长山之战一样出来一个宁死不降的张春,没投降的如曹变蛟、王廷臣等人,都是豪格接到黄台极命令后弄死的,换句话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