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欲求其上,必先上上 (第1/2页)
“老赵啊,什么事这么开心啊?”
赵匡胤熟稔的走了进来,而姜饼看着他脸上毫不遮掩的喜色,忍不住询问。
“大喜事!”
赵匡胤道:“姜先生您有所不知啊,我这次回去整备军需,秣兵厉马,最多只需一年的功夫,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指日可待了!
就连那辽国,我这一次也是势在必得!”
看着对方如此雄心勃勃,豪气冲霄的模样,姜饼露出了疑惑之色。
见状,赵匡胤也不管其他,自顾自的讲了起来。
原来自从把北宋周边的所有小型势力都纳入版图之中后,赵匡胤就开始思索起了要如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事情了。
这是从他开始,乃至北宋都城开封都被人给打下来了,都还未成实现的事情。
而到了后面的南宋,那就更不争气了。
甚至连故土都丢的一干二净。
一想到这些赵匡胤就来气。
这一世的自己因为有了奇遇,不可能再发生什么所谓斧声烛影的事情。
他感觉自己身体好得不得了,就算再活个一二十年都没问题。
所以,燕云十六州是必然要在他手中收复的。
后面赵匡胤一边整顿军备,一边开始思索,为何整个北宋一朝,都没有人能夺回燕云十六州呢?
思来想去一段时间,赵匡胤想明白了。
最主要的难点在辽国,最关键的症结在燕云十六州。
换句话说,就是从赵光义开始的每一任宋国皇帝,他们想的都不是如何驱除鞑虏,直接将最北边的契丹人直接给杀的亡国灭种。
他们想的永远都只是燕云十六州。
只要能将这块地盘收回来,对于辽国态度如何,根本不重要。
但这恰恰成了注定无法成功的一点。
所谓欲求其上,必先上上,欲得其中,必先其上,就是这样的道理。
只有把目标定在整个辽国之上,这样收复燕云十六州才是囊中之物。
也就是说,在灭辽的过程中,把燕云十六州重新拿回来,只是顺带的事情。
譬如原先的历史上,赵光义御驾亲征,灭了北汉,挥师幽州,顿兵坚城之下,师劳兵疲,在高梁河大败溃输。
围城作战,面对辽国的守城军队和精锐骑兵机动部队,腹背受敌,即使一时胜利,也属侥幸。
有实力解决燕云十六州问题的人,一定可以顺手解决辽国,反过来,要想解决燕云十六州问题,必须将其纳入到解决辽国这个大问题的框架之下。
赵匡胤回顾历史,汉朝是怎么做的?
和亲,修生养息。
只要把几处要害地区控制好,谁也奈何不了谁。
经过文景二朝的发展,到了汉武帝时期,天降猛男卫霍,在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支持下,抱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心态。
硬生生的把匈奴给赶出了老家。
但宋朝不具备这个条件,因为宋朝无险可守。
而唐朝是怎么做的?谁冒头就打谁。
充分利用各部落之间的矛盾,以胡制胡。
宋朝也不具备这个条件,因为辽国正处在最强盛的时期。
但是,赵匡胤却具备他们都没有的几个条件。
首先,北宋的掌握了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商贸繁盛,甚至可以通过海路与一些胡人做生意,这让北宋的经济实力是要远大于辽国的。
只要把这些钱全都拿来发展军备,赵匡胤就不信了,区区一个辽国,在那苦寒之地,还拿不下他来?
一想到后世赵光义的子孙们,拿着钱不想着抵御外敌,反而以什么狗屁岁币的形式送了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