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创意产业园?这不行! 9 (第1/2页)
9
这一晚,沐川、顾小喜和吴昌平促膝长谈。
毫无疑问,沐川发挥主场优势。
“我先说一个北京的创意园区‘朗园Station’。它的前身是一个纺织厂,里面有很多红砖厂房。这两年,厂房被改造成了很多特色店铺,整体风格较为简约,那些红砖灰墙乍一看可能有些平平无奇,但是很出片,充满浓郁的艺术氛围。这种视觉效果和氛围感,和美式工业风很相近。
“至于店铺,最有特色的,莫过于一些精品家居,一个网红家居店在这里驻点,可以拉来很多流量。有些小众展览找不到场地,也喜欢在这个创意园区办展览。
“这一份资料,是上海的‘开伦?江南场创意园’,位于苏州河畔。以前,苏州河畔差不多有700多家工厂,诸如火柴厂、味精厂、面粉厂、棉纺厂、印务馆等等。嗯,这些近代民族工业,几乎都不再营业了。这个江南场创意园的前身,是一个江南造纸厂,创始于1925年,是民族资本在这个地区最早开设的造纸厂。
“不过,造纸行业是重工业,不可避免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就在2004年,出于产业转型的考虑,江南造纸厂就宣告停产了。造纸厂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接下来就是进行合理开发。先是不动产租赁,后来又启动了第二轮转型调整,进行全面整修。呐,这是开发之后的样子。
“老旧厂房的建筑风格,是红砖黑瓦。在此基础上,设计师又以法国塞纳河畔的标志性建筑为参照,进行整体规划,最后匠心独具地设计了……嗯,就是这几张图。好看吧?像是欧式独栋别院。
“这个,是杭州的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后来改名为‘LoFt49’,时尚感更强烈,被打造成了一个艺术时尚的基地。它的前身,是始创于1958年的一个化纤厂。当年,杭州化纤厂,还曾是大陆首批建造的四家化纤厂之一。但也没办法,重度污染会影响家园建设嘛,只能转型升级。”
在沐川陈说案例时,吴昌平、顾小喜都听得很认真,等他说完了,吴昌平才提出一些不解之处。毕竟,他是个生意人,有着出色的眼光和判断力。
“照小沐先前说的,很多城市都把工业厂房改造成文化创意园。我觉得啊,一个两个倒还新鲜,大家都一窝蜂地这么干,又如何避免同质化呢?”
沐川反应也很快,不假思索地回道:“这正是一个规划者要考虑的问题。必须要在模型中去找到自己的特色。譬如,我刚刚说的江南场创意园,它保留了原有建筑,但又参考了法国建筑的特点。最后,整个园区呈现出的虽然还是工业风,但和朗园Station的美风截然不同。至于说,我们这个创意产业园,应该保留所有的闽南元素。”
“嗯,在建筑层面,确实可以做到各有特色。但我还想问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文化创意园,和一般的文化街区,区别在哪儿呢?”
沐川还在思考之中,吴昌平又问:“我们刺桐的文化产业,搞得也很兴旺红火,大大小小的街区本来就很多。要说消费、购物,顾客们大可在交通更为便利的街区去。如果说,我们这个产业园,只是在建筑风格上和别人的不一样,最多也只能在初期吸引一些来打卡的网红。那么,再往后呢?长久的吸引力在哪里?发展的活力在哪里?”
这些问题,沐川都做过思考,但此时他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吴昌平的话不多,但句句戳中问题核心,可谓是切中肯綮。
沐川思忖片刻,才谨慎作答:“这之前,我曾做过一番思考,也有自己的答案,但我觉得此时此刻不能打动您。就先不忙着回答您了。”顿了顿,他又说:“就像江南场创意园负责人说的那样,‘更新的目的不是推翻,而是为了提升,给它二次生命’。如果我不能给糖厂一个全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