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家门 (第1/3页)

江南,苏州府,上海县,黄浦江以东,有一座诺大的农庄,叫做沈家庄。

这沈家庄建立的时间不长,也才几个月。这里的土地,曾有过纷纷扰扰的过往。

这里一度都姓徐,徐阶的徐。徐阶乃是嘉靖朝的首辅,官声清正,京中宅院也不大,奴婢也不多,是个安贫乐道的典范。谁知致仕归乡后,来了一个督巡南都十府的愣头青、右佥都御史海瑞。巡着巡着,竟发现此地二十多万亩土地都是徐阁老的,横贯上海、嘉定、华亭三县,都不缴赋税,无比夸张。这位海青天不懂官场规则,不知为尊者讳,把锅盖一掀,天下哗然。

后来,纷纷扰扰老长的一段公案,搞得徐阶身败名裂。海瑞也被调走,徐家的地也“被证实”大多是别人投献的,并非巧取豪夺的。但江南土地兼并与投献之风,由此可见一斑。

沈家庄的快速崛起,一半得益于这种风气。沈家家主沈世魁,乃是当今国丈之一,半生漂泊,而今一步登天,回到江南归宗认祖置办产业。当朝没有强势首辅,比较平衡,显得皇权独大。而且首辅有任期,国丈却是终身的,当今皇帝才十七岁,好日子还长,所以沈国丈效仿当年徐阁老,大肆圈地,士绅不怎么敢阻拦。隔壁华亭县,还出了个工部尚书徐光启,而上海县却没什么大员可以依仗。

沈国丈是体制里出来的,熟悉官场,手段高明。先查土地赋税记录,老实上缴的官绅、自耕农,沈国丈按市价收购土地,或用其他土地置换。至于不老实的,呵呵,商量一下,我举报你,你被查收,或者你土地打折卖我?江南有几家土地经得起查?一来二去,沈家土地连成老大一片。沈国丈又长袖善舞,交游广泛,频频出没南直隶、苏州府的风月场,很快声名鹊起。地方士绅愈加敢怒不敢言,最多嘟囔一句“树小、墙新、画不古”,老钱嘲讽一下新钱罢了。

树小墙新没底蕴,在江南府宅中确实很容易看得出来。此地受徽派建筑影响颇深,都是粉墙黛瓦,高高低低的马头墙,与一马平川的又绿意盎然的上海平原,相当适配。有历史的宅院,高低延绵的粉墙,被雨水侵蚀后,暗哑不耀眼,加上大树前遮后挡的点缀,那就是天人合一的诗画江南了。

“师弟你说,这沈国丈什么意思啊,老把咱圈在这里,也不让出门”

白得耀眼的高墙后存留着前任的精巧园林,小桥荷池、垂柳太湖石,一应俱全,但大乘真人徐鸿儒此刻却无心欣赏。

“前几日我买通了管家,说沈国丈在找船出海,也不知与我等有没有关”

一身富贵相的王好贤,逃命的路上各种奔波,瘦了很多,反显得有点精干了。

“前些时日我施展了些法术,国丈心悦诚服,但回过头,也没见他来虔诚供奉,你说他到底信还是不信?”

“难说,宫中供奉龙虎山正一教,道法高深,或许他见多了”

“教中陆续来投的人,而今有多少了”

“沈国丈将人分为几处,不好计算,但估摸也有两三千人了”

-----------------

沈国丈确实在找船,找得差不多了。此刻他正在另一个临县--太仓县的崇明岛上,拜谢船主呢。

绿水青山蔚蓝天,粉墙黛瓦马头墙,深井高宅大厅堂,砖石木雕岁月长。这才是标准的江南世家大院,这家主人也姓沈,拥有良田千顷、海船百艘,乃是崇明首富。而这首富地位,正是隆庆开关以来,几代人依靠海运累积出来的。

大明的南北贸易,不全靠漕运,实际上,宋元就有了海上漕运这件事。走的正是太仓港、崇明、莱州港、登州、天津卫这条线路。沈家所在的崇明是长江出海口,地位得天独厚。

虽然大明后来又实施禁海,但民间海运,一直没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