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下沙1号旱稻 (第3/5页)

“其实还没仔细想,我比较喜欢顺其自然,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等年底和军营试验田协议到期之后,我就会辞去阳省农业局的工作。

在家里带带孩子,每年帮食品厂研发几个新产品,接几份兴华书店的翻译,还有一些农作物种植项目可以直接跟村里合作。”

“你一个人忙得过来吗?我知道你不喜欢跟农业局的人打交道,但今天向恒说得对,别说是你现在还大着肚子,宝宝两岁以前估计都离不开大人,带娃有时候也很闹心的。”

他心疼地抚摸着媳妇的后背,自己一个当兵的假期本来就少,能分担的家庭责任实在太少。

“我今天说要在村里找助手也是认真的,我准备明天做完采访后跟刘意谈谈,现在食品厂的各个环节基本都已经理顺了,看他愿不愿意做我助手,到时我给他开工资补贴。”

“也可以,刘意跟咱们也比较熟,还是比较机灵的。”

“是吧,到时我多接一些翻译工作,就有足够的钱票给他发工资啦,再说还有食品厂的分红。”

“行,你心里有数就行,有什么问题一定要跟我说,不要总是想着一个人解决。”

“嗯嗯,知道了,咱们是一家人嘛,当然,还有宝宝。”黎念楠带着他的手,一起放在肚子上,感受着宝宝的胎动。

——————

翌日,文航和洪楚云带着相机到了食品厂的会谈室,一个小隔间放了桌椅和样品陈列架,用来接待过来考察的客户。

接受采访的是黎念楠和向恒,向虎跃和季程旁听补充。

洪楚云昨晚借住在知青宿舍,天气炎热一堆蚊子,那铺盖都不知道多久没洗一股馊味,还没带化妆品,吃的也不好,今天从起床她就一直黑着脸。

“黎念楠同志,你好,我是阳省日报的记者文航,这是我同事洪楚云,非常感谢黎同志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现在能先请黎同志做一个自我介绍吗?”

“文记者,洪记者,你们好,我是江省苏市到下沙村的知青,今年20岁,也是一名军嫂,今年年初偶然结识了阳省农业局的季程科长,被推荐作为农业局的临时编外人员,和下沙军营开展试验田合作项目,为期一年。”

“可以分享下您的试验田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目的吗?”

“这个待会咱们一起过去军营试验田实地考察我们边逛边介绍吧。”

“可以的,那请问黎同志是怎么研究出来的下沙1号呢?是偶然发现还是研究所得?”

洪楚云作为新人还没有采访资格,这次是跟过来学习并且做记录的,听到这话,她小声嘟嚷,“肯定是偶然发现,她还能有这本事?!”

听到她的话,文航轻轻怼了她一手肘,这大小姐,他就说这次不要带过来。

“二者都有吧,我本意是想在下沙村试种老家的稻种和其他农作物,看能否正常种植,产量如何。

其中有一垄旱稻是本地品种混着老家粮种一起种的,采收的时候发现了几株特别高大、稻穗比较饱满,就是现在的下沙一号。”

“老家的稻种是指江省苏市的?”

“不止,还有我先生东北吉省大白山下家里的稻种,具体说来,下沙一号是江省混下沙,还是吉省混下沙,亦或江省混吉省,暂时我还说不清楚。”

“接下来有进一步的研究计划或者推广计划吗?”

“昨天跟村长以及农业局领导商量的是,安排白沙岛下沙村附近3条村,阳省3条村,派人过来实地考察后在这六个地方安排试验田,还需要先进行一轮小面积试种,这次向恒单独全程负责阳省的试验田。”

“向恒同志是你农业局的同事吗?”

黎念楠示意向恒自己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