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港湾 (第1/2页)

风险与机遇相伴,风浪越大,鱼价自然越高。

看着前方的一众人们,苏莉茵深知如今更要做的,便是将水搅浑。

比如,实施那个早该实施的世界蓝图。

在原本的蓝图计划中,苏莉茵是打算通过持续不断地规则活动积累,从而获得庞大数量的规则熵量。

再并凭借自身的高维碎片让其自维坍塌,进一步降临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三维无限宇宙。

然而,直至如今的执行阶段,苏莉茵,从这些年得到的实际数据,经过测算,才意识到自己先前的想法纯粹得无知。

所谓一花一草一世界,但要真正落实,并将其维度壁垒转换开拓,测算预计所需的宇宙熵量;

已然,达到极其可怕的宇宙不可说数字级别。

这远超她的预料与想象。

这与在本世界开拓,隔绝本宇宙的空间洞府性质,完全不同,其是真正创造一个新无限维度世界的原点。

所消耗的宇宙熵量每一秒都堪称恐怖,若想开拓一个宇宙极点,唯有另一个宇宙极点。

从一开始,苏莉茵就陷入了宇宙无限空间开拓的误区。

单靠自身去获取巨量熵量开创新生宇宙,其无论是所消耗的时间与精力,已是绝不可能。

试验到此,她也无奈地暂时搁置这一阶段的构想,如今只得退而求其次,重新谋划从另外一种途径着手。

这份伊甸条约,也是她的后手准备。

苏莉茵打算借助这份条约,把签约者强行拉进自己的四维碎片里面。

不仅如此,她还必须斩断人类与这个宇宙位面意识之间的关联,牢牢抓住这条无比关键却又无比微小的“线”。

如果有眼光敏锐的人,或许早就已经猜到了答案。

事实上,所谓的“伊甸条约”,其实就是根据“馈赠名录”的特性模仿制造出来的。

苏莉茵依靠着自己所剩不多的“四维碎片”作为工厂,消耗掉这么多年来收集到的信仰之力。

将它们打造成为一种高维度的刻画工具,并借助信仰力的转化和约束作用,实现降维生产。

成品条约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好像是经过“纯手工”精心雕琢而成的一般,宛如一张张精美的、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书卷。

从本质上来讲,这份条约确实不属于这个世界。

它实际上是被三维映射实体所包裹起来的“一小段四维法则”。

这种源自于四维空间的局部规则,只要降临到三维空间当中,就会转变成三维无法撼动的绝对维度法则。

只因能量并不会平白地消散,基础宇宙的物理定律依然广泛适用,宇宙能量只会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在四维时空中,“信仰力”或者可以称之为“宇宙规则熵量”,这种量能够书写出独特的四维规则。

当这些规则降临到三维世界时,如果它们不与宇宙基础物理法则相抵触,那么就会成为崭新的三维法则。

然而,如果出现冲突,那么这条法则就绝无可能存在。

任何试图强行运行这样的法则,都会导致法则瞬间崩溃,并重新化为宇宙中游离的无主规则熵。

对于那些处于更高维度的生物而言,三维物质看起来异常脆弱,仿佛可以被轻易地揉捏和改变,甚至显得是那微不足道。

然而,实际上三维状态,仅仅是宇宙众多表现形式中的跌落态一种,它仍受到并符合宇宙物理基础法则的约束和规范。

这便是“位面法则并不等同于宇宙基础物理定律”这一观点的底层核心所在。

唯有满足这条绝对必绝条件,所有法则才能得以实施。

成功降临运行的四维法则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