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三拦皇后 (第2/2页)

包拯闻言,当场将头顶的乌纱帽给摘了下来:“皇后娘娘若要将包拯罢官免职,很容易,不过也得过了今日。”

弦外之音不言而喻,那就是得先铡了曹卞。

皇后此时也意识到,今日和包拯硬刚下去,怕是要吃大亏。

弟弟非葬身开封府公堂不可。

于是以退为进,好言宽慰道:“包拯,你一心维护国家,本宫能理解,也佩服你的勇气。”

“然而,你可想过后果?”

“本宫已经答应将两位国舅交由大理寺和刑部审理,这对你开封府,对你包拯的青天名誉,丝毫无损,你又何必如此固执,趟这潭浑水,和本宫过不去。”

“本宫承诺,今日只要开封府愿意放过两位国舅,本宫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既往不咎,不知你意下如何!”

看到皇后娘娘的态度突然转变,竟然给包拯求起了情,在场之人心里都震惊莫名。

奇闻,真是天下奇闻啊!

包大人就是包大人,就是不一样,总是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此时,大家都以为,包拯会服软,做个顺水人情。

这是天大面子,若再不领情,就真的太不识趣了。

毕竟皇后娘娘说得也不错。

案件交给大理寺和刑部,这样开封府就不用为难了,还能卖皇后娘娘一个人情。

对不会影响包青天的美名。

何乐而不为?

然而,没有一个人明白包拯的内心。

若是要卖人情,根本不用等到现在。

而且,这样的人情,根本不是人情。

皇后已经被得罪了,还指望皇后以后会对你改观,想屁吃呢。

“皇后娘娘,你错了!”

“看来皇后娘娘还是不太明白包拯所想。”

“包拯所作所为,正是为了曹家的名声,为了娘娘的名誉,为了皇上的体面。”

“娘娘试想,今日若不追究二位国舅的罪责,曹家几代积攒的名誉毁于一旦,国法也将荡然无存,娘娘更是陷皇上于不义之中。”

“若不惩治两位国舅,天下人将如何看待娘娘和皇上?”

“日后朝中勋贵和皇亲国戚触犯了国法,皇上和皇娘将如何秉公处理?”

“满朝文武可会心服口服?”

“好了,不用再说了。”

皇后见自己都已经如此低声下气的求情,如此退让,包拯都不领情,她怎么还不明白包拯的心思。

这是一心想杀两位国舅。

“本宫知道你口才了得,不想和你整编。”

“本宫已经如此退让,你却如此冥顽不灵。”

“本宫最后问你,你要如何才肯放过两位国舅。”

“包拯已然说过,除非大宋律法有对曹家特赦的规定。”包拯铿然回应。

“好!”

“本宫这就回宫,请皇上降旨。包拯,这个仇,本宫记下了。”

“兄长、二弟,咱们走!”

“本宫就不信,他开封府敢弑杀本宫。”

说着,拉上两位国舅又准备离开。

“慢着!”

“皇后娘娘可以离开,两位国舅必须留下!”

包拯的声音再度响彻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