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三生 (第1/6页)

赶考前夕的神秘预言

明朝末年,风雨飘摇,战火在远方的边陲之地熊熊燃烧,百姓于水深火热中艰难求生。但即便世道如此不太平,科举的考场上依旧是寒门学子的希望之光,无数怀揣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梦想的读书人,不顾路途艰险,络绎不绝地朝着京城奔赴。

四川有个叫刘孝廉的秀才,他自幼便对诗书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浓厚的兴趣。家中虽不富裕,几间破旧的茅屋,几件打着补丁的衣衫,却无法阻挡他对知识的渴望。一盏昏暗的油灯下,常常能看到他苦读的身影,泛黄的书页被他反复翻阅,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记录着他的思考与感悟。他心怀壮志,满心想着通过科举谋个出路,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让父母过上安稳的生活,也期望能凭借自己的才学为这乱世贡献一份力量。

这一年,当春日的第一缕暖风吹过蜀地,刘孝廉背上行囊,告别了父母和故乡。行囊里装着几件换洗的衣物、几本书籍,还有母亲亲手做的干粮。他的眼神坚定而炽热,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赶考之路。一路上,他翻山越岭,山路崎岖难行,他的鞋底磨破了,脚趾也磨出了血泡,但他只是简单包扎后便继续前行;他涉过湍急的河流,冰冷的河水浸湿了他的衣衫,他打着寒颤,却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之意。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便喝几口山泉水。风餐露宿,历经艰辛,终于来到了京城外的一家客栈。

客栈里人来人往,嘈杂非凡。赶考的书生们聚在一起,讨论着诗词文章、治国之道,言语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赶路的商人则在一旁抱怨着世道艰难、生意难做。刘孝廉走进客栈,要了一间简陋的房间。房间不大,陈设简单,一张木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还有一扇小小的窗户,透过窗户能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街道。

他简单洗漱后,便躺在床上,准备休息。可明日就是他改变命运的大考,他的心中既期待又紧张,像有一只小鹿在乱撞。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读过的书籍、背过的文章,又想着考场上可能出现的题目。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窗外的月光洒在他的脸上,映出他的焦虑与不安。

半夜,万籁俱寂,整个客栈都沉浸在梦乡之中。刘孝廉迷迷糊糊中听到一阵轻微的敲门声,那声音若有若无,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他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可敲门声又再次响起,这次更加清晰。他起身,披上外衣,借着微弱的月光,缓缓走到门口,打开门。

却见一个身着黑色长袍的老者站在门口,老者身形清瘦,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他的长须飘飘,在月光下泛着银色的光芒,眼神中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沧桑与神秘,仿佛洞悉了世间万物的秘密。老者微笑着,那笑容温暖而慈祥,对他说:“后生,我观你福泽深厚,却也暗藏劫数,特来与你说段因果。”

刘孝廉心中一惊,在这陌生的客栈,深夜出现这样一位神秘老者,还说出这般奇怪的话,让他既惊讶又好奇。他忙请老者进屋,老者缓缓走进房间,坐在椅子上,刘孝廉则恭敬地站在一旁。

老者轻轻叹了口气,缓缓开口:“你前世本是个富家公子,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享尽荣华富贵。可你却骄奢淫逸,放纵自我,整日花天酒地,肆意挥霍钱财。你欺凌百姓,抢夺民女,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这一世你才来受苦,尝尽人间艰辛。不过,若你能在此世积德行善,心怀苍生,或许能改变命运,化解前世的罪孽。”

刘孝廉听得一头雾水,前世的记忆他毫无印象,这些话对他来说太过离奇。他刚想问个明白,比如前世具体做过哪些恶事,如何积德行善才能改变命运,又该从何处做起。可还没等他开口,老者却突然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只留下屋内淡淡的檀香味,萦绕在他的鼻尖,提醒着他这一切并非梦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