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叶生 (第1/6页)
叶生的科举之殇
明朝末年,世道动荡,民生凋敝,战火纷飞,百姓们在水深火热之中艰难求生。然而,在淮阳的一个小村落里,却有着一方宁静的天地,这里山川秀丽,绿水环绕,袅袅炊烟在古朴的村舍间缓缓升起,勾勒出一幅祥和的田园画卷。就在这个村子里,生活着一位名叫叶生的书生,他宛如一颗被遗落在尘埃里的明珠,散发着独有的光芒。
叶生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别的孩子还在村口嬉笑玩耍,他却能安静地坐在屋内,捧着一本启蒙读物,津津有味地诵读。村里的私塾先生对他称赞有加,夸他记忆力超群,理解能力更是远超同龄人,一篇晦涩的文章,旁人反复诵读几遍都难以领会其中深意,叶生只需听先生讲解一遍,便能融会贯通,还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叶生愈发痴迷于诗书,每日天不亮,他便借着微弱的晨光开始读书,朗朗书声在静谧的清晨格外清晰,引得邻里纷纷驻足倾听。
他的家中极为贫寒,几间破旧的茅屋在风雨的侵袭下摇摇欲坠,每逢下雨天,屋内便摆满了接雨水的盆盆罐罐,滴答滴答的雨声和漏水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演奏着一曲悲怆的乐章。屋内的陈设简陋至极,一张破旧不堪的书桌,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几条桌腿摇摇晃晃,像是随时都会散架;几本被翻得泛黄的书籍,纸张脆弱得如同老人的皮肤,轻轻一碰便可能破损,这便是他全部的家当。但叶生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在他心中,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些书籍承载着他的梦想与希望。
叶生的梦想是踏上仕途,在那个时代,科举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他渴望通过科举,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家效力,同时也能改变家中的困境,让年迈的父母过上富足的生活。他日夜苦读,常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沉浸在浩瀚的书海之中。夏日,蚊虫肆虐,他点上一盏油灯,不顾蚊虫叮咬,专心致志地研读经史子集;冬日,寒风刺骨,屋内没有一丝暖意,他的手脚长满了冻疮,却依然紧紧握着笔,在粗糙的纸张上奋笔疾书,笔下流淌出的是锦绣文章,是他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科举之路对于叶生来说,却充满了荆棘与坎坷。第一次踏入考场,他满怀期待,心中揣着自己多年的努力与梦想。考场上,他奋笔疾书,将自己的才学尽情地展现在答卷之上,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每一段论述都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考试结束后,他满怀信心地等待着放榜的那一天,想象着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榜单之上,接受众人的祝贺。可现实却如同一记沉重的耳光,放榜之日,他在密密麻麻的榜单上寻寻觅觅,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名字,那一刻,他只觉得满心的抱负如坠深渊,心中的痛苦与不甘难以言表。他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面对家人期盼的眼神,他只能默默低下头,内心的煎熬让他彻夜难眠。
但叶生并没有被这一次的失败打倒,他坚信,只要自己更加努力,总有一天能够实现梦想。于是,他更加刻苦地读书,每天都学习到深夜,困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啃几口冷馒头。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学识愈发渊博,文章也写得更加出色。又一次科举考试来临,他满怀希望地再次踏入考场,这一次,他比上次更加沉稳,更加自信,答题时游刃有余,笔下如有神助。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放榜之日,他依旧榜上无名。他望着榜单,只觉天旋地转,世界仿佛都失去了色彩,多年的努力仿佛都成了一场空。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中,父母看到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心疼不已,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
时光匆匆,转眼间又到了科举大考之年。叶生彻夜未眠,他坐在那张破旧的书桌前,反复翻阅着手中的书卷,每一个字都像是他最后的希望。窗外,月光如水,洒在他憔悴的脸上,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执着。考场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