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谜团揭开 (第1/3页)

李世民这个时候,开口问道:“各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依旧是长孙无忌最先开口。

“陛下,臣以为不可答应对方的条件。”

“咱们已经拟定了针对突厥的策略,只要按计划实施,突厥内部一样会乱。”

“嗯!”李世民轻嗯了一声,不再多说。

不过,他的这一声“嗯”,已经足够表明他的态度了。

李世民也内心同样不想答应萧皇后的条件。

让杨政道回大唐,这算怎么回事?

要知道,朝中还有不少的大臣,他们都是前隋的臣子。

即便是皇室,论起来何尝不是前隋的臣子?

把李政道弄回来,怎么安置他就是一个麻烦的问题。

而且,李世民在内心深处,还有更多的顾虑。

朝中那些前隋的老臣,还有一部分直到现在,依旧心存幻想。

其中不少大臣,聚集在了汉王李恪身边。

李恪,生母乃是杨妃,也就是隋炀帝女儿。

就因为李恪有着隋炀帝的血脉,不少前隋的大臣,就希望李恪加入储君的争夺。

为了掐灭这些前隋老臣的心思,就在今年,李世民改封李恪为蜀王,并且表示只等李恪年满十六,就必须去封地。

即便是如此,不少前隋老臣依旧不死心,认为还有机会。

毕竟,李恪今年才九岁,还有几年的时间。

李恪还只是杨广的外孙,都让这些老臣如此,要是杨政道呢?

房玄龄明白李世民在担心什么,当即说道:“陛下,臣与齐国公想法一样。”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一致认为不能答应萧皇后的条件。

李世民纠结道:“可若是有了萧皇后的相助,到时候出兵突厥,我大唐就能减少更多的损失。”

李世民把自己的纠结的点说了出来。

他之所以犹豫,正是考虑到,若是萧皇后能够成功挑拨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让他们两翻脸。

那样的话,说不定大唐都不用出兵,就能够把东突厥死死压住。

至于把东突厥,收归到大唐,这个想法,李世民暂时还不敢想。

突厥的强大,李世民很清楚。

大唐从立国到现在,一直都被突厥所威胁,甚至当初李渊更是向突厥表示臣服。

李世民刚刚登基,又憋屈的签订了渭水盟约。

说是盟约,实际上和李渊当初臣服突厥,没有什么不同。

李世民现在的目标,也就停留在打败突厥,要是能够让突厥称臣纳贡那就更好。

至于更高的理想,他暂时没有想过,也不敢想。

大唐现在实际上就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历史上那个被称为盛世的贞观朝,是贞观十一年之后的事情。

“陛下,其实也不用泰国忧虑。”唐俭一脸轻松的说道。

“唐爱卿何出此言?”李世民目光带着期待,看向唐俭。

唐俭笑眯眯的捋了捋自己的胡须,“陛下,除了萧皇后的信件,来到大唐的可还有着使臣团啊!”

“爱卿快快道来。”李世民连忙说道。

唐俭这个时候提到使臣团,肯定不是无的放矢。

唐俭也不绕弯子,立刻说道:“陛下,这次出使大唐的使团,乃是奉颉利可汗的命令。”

“他们之所以直到长安城外,才表露身份,原因就处在突利可汗的身上。”

长孙无忌面色一动,连忙问道:“莒国公,难道说突利可汗和颉利可汗,两人已经互生猜忌?”

其他人一听,顿时眼睛一亮。

对啊!若不是如此,明明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