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全国闻名 (第1/2页)
吴欣欣执行力确实很强,几天以后。首先是教育报整版报道了两大歌手捐款100万的事迹,不但有文字,还有配图,甚至连首批捐款50万的支票都拍了上去,还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开始只有50万,文章中还详细介绍了两位歌手的成名曲,什么穆洋的《童年》换回了多少人关于童年的记忆。
不说内容,1987年,大部分工人的工资只有100块左右,猛然有人捐款100万,带给人们的先是震惊,再就是好奇了。
沂林县原来只有一条买卖街,这几天县城扩建了,在老买卖街后面,新修了一条街道,老赵的包子铺就在新街道街口。
为了养活一家老小,老赵被开除之后,就开了一个包子铺,铺子名就叫‘包子赵’,老赵的包子分量足、价格低、品种又多,有荤有素,开了半年,生意一直不错。
有时候老赵想,也许生老六,就是让他开包子铺的。不过有时候老赵也恨,不过恨的是那个算命的,明明说自己有两个儿子的运,老六肯定是男孩,不但能改自己老赵家三代单传的命,还能给儿子海生生个兄弟。
午后没有生意,老赵趁机发了一会呆,就听到有人叫他。
“赵哥,赵哥。”
老赵转头一看,像是远房亲戚赵小飙,他后面还跟着一个女人,抱了一个娃娃。老赵顿时一个激灵。
老赵的远房亲戚赵小飙,排行13,大家都叫他小13,他老家在乡下,山村风景好、地方偏,老赵的媳妇就是在那里藏着生孩子坐月子的。赵小飙这是干什么来了?
“小十三,你怎么来了?”
“赵哥,我给你报喜来了。”
“报喜?报什么喜?我现在可正倒霉呢。”
“你家海生出息了啊!赵哥没看报纸?好家伙,你家海生啊,赚大钱,发大财了,一家伙捐了100万!你还在卖包子!”
赵小飙拿出一张报纸,老赵一看,还是今天新出的报。
“什么我家海生,你没看上面写的歌手汪师道、穆洋吗?”老赵扫了一眼正文,就发现不是这回事。
“赵哥仔细看,再仔细看,你看文章里有介绍啊:‘《童年》的词曲作者赵海生,也参与了捐款,大家把现有的收入,还有未来的收入,凑在一起,捐款100万。赵哥再看这张照片,后面这个人是不是咱家海生?”
赵小飙指着报纸内文,还有其中一张照片。老赵一瞅,还真像。
“不但像,名字也一样,还有单位也一样。咱老赵家的事,我可比你上心,好歹我老彪也是文化人。”
经过赵小飙这么一闹腾,不到晚上,整个街道都知道老赵家的儿子在京城干了大事,发了大财,捐款100万,都上了报纸。也有人怀疑,觉得只是同名同姓,不过谁也不捅破。
老赵心里也嘀咕,到晚上和老婆还有女儿们一合计,上次海生倒是写信说了办唱片公司的事,也说了发财,可没说有那么多啊!不管怎么说,还是写信问问,不过这是光宗耀祖的好事!老赵高兴。
开始老赵只是怀疑,不过晚上听了《每周一歌》的广播以后,就再也不怀疑了。那个女歌手,可是说了不下两遍赵海生,对词曲作者赵海生,还有为什么捐款的事,主持人对这件事都特别好奇,还夸他们不仅歌好人更好。
《童年》这首歌彻底火了。
晚上听了不过瘾,老赵第二天早上又迫不及待听了一遍转播,自己家怎么没有录音机,要不然就可以把这段节目录下来,慢慢听!
史由之这段时间非常兴奋,自己下重注的专辑火了,每个月经自己手卖出去的专辑都有十万多张啊!开始自己提了15个点,各地分销商还在抗议,不过后来是再不抗议了,甚至有的地方的分销商,为了能早一天拿到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