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搞经济的时代 (第1/2页)
实际上不想找老石都不行。因为学校既然参股了,就算是学校的第三产业,程序上需要石校长签字。
在这个时代,各个单位的第三产业都很多。每个单位都相当于一个独立王国,有自己的食堂、托儿所、小学中学就不必说了。大学一般都有自己的出版社、印刷厂,为了制作和修理课桌以及书架什么的,还有自己的家具厂。相对来说,p大第三产业的种类算是比较少的了。
再次见到老石的时候,老石正在办公桌前仔细研究那本《关于繁荣文艺的若干意见》的红头文件。
“不要担心,文件我仔细研究过了。成立唱片公司现在国家是支持的,领导也专门批示了,不用担心政策问题。在我这,只要政策没有问题,那其他就都没有问题,有问题我就帮你解决问题。”老石的一串问题像是顺口溜一样脱口而出。
“校长,您真不怕出问题啊?我是真佩服您啊!还有一件事想向您请示一下,就是学校能不能只拿股份不分红啊?您也知道,咱们这个全国第一家私人唱片公司,现在真是一穷二白啊,手里什么都没有。”
赵海生开始哭穷。哭穷怕什么,只要能要来好处,连哭带唱都没问题。不过却被老石一句话顶回去了。
“这个绝无可能,不符合政策啊!”老石站了起来。
“实话告诉你,这是不行的。而且学校也缺钱啊,能赚点为什么不赚?”
“校长,这个唱片公司刚成立,八字还没一撇呢,您怎么敢肯定就能赚钱啊?”赵海生很奇怪。
“嘿嘿,你们这张专辑,刚做了五首歌的小样,你知道现在有多热吗?几乎每天都有人向我打听,直接要卡带的人至少都有20个了。而且每个拿了磁带的人,都打电话来夸你们呢。这样的磁带怎么可能不赚钱。现在就等你们快点做出专辑了。”
原来老石已经通过这样的方式做过市场调查了啊!怪不得那么大方。
“咱们的小样没那么多啊?”赵海生问,又不由得大骂自己蠢,既然是样带,直接转录就行了,这个时代的人对质量要求不高,更何况还说样带,搞不好质量越差越说明紧缺呢。
“转录一下费什么力气啊?”果然老石是转录的。
“你这个同学啊,聪明是够聪明的,还知道成立唱片公司,我询问了你的情况,都说你特别喜欢经济,还参加了经济考察团,难道你就没发现,咱们学校是多缺钱吗?要建立一个好大学,肯定要花很多钱,学校搞三产,也是不得已。你们这个唱片公司,如果你们愿意转让股份,学校都接了。”
“老校长,您就别开玩笑了。咱们这么大的学校,还在乎我们这点三瓜两枣?”赵海生问。
“积少成多嘛。不光你们这个,咱们学校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那才是大宝贝,你们这个,其实我也挺看好。不过文艺商业化,比不上科技商业化。学校只拿了你们百分之5,就是支持你们了。”老石似乎看不上唱片公司的利润。
“学校只拿了你们百分之5,那咱们账目就得仔细算了啊!”脑子还正在想科技商业和文艺商业的区别呢,老石又开始说了。
“你们现在占的烟雨园的地方,还有以后录音的录音室,学校所有的付出都不能是无偿的啊!这些账要算好,你们唱片公司——”
“咱们唱片公司,校长,这个学校也是股东之一,能不能无偿提供啊?”看到老石果然打这个主意,赵海生连忙哀求。
好在哀求也算成功了一部分,老石咬死不能无偿付出,但最后答应乐器免费借给唱片公司使用,至于烟雨园的静心斋则必须收费。
赵海生也不是吃素的,一口咬定只用了静心斋三分之一的地方,价格也只能算三分之一,同时公司注册地也放在了静心斋。
“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