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你小我大 (第1/2页)
穆洋拿着歌词,对照着谱子,试着唱了两句。听了之后,刘萍和白静茹的眼睛马上变大了。
“真好听!”这是白静茹的声音。
“好是好,就是太短了,写长点不好吗?至少再补两段吧?”刘萍又不满意了。
赵海生也不说话,拿起笔写了起来,一边写才开始解释。
“这种民歌歌词都是这样,旋律只有一段,歌词不断重复又有变化,这样适合传唱,大部分民歌都是这样。你们看,我又写了两段。”
赵海生把歌词递给穆洋,穆洋直接转递给刘萍。刘萍拿起一看:
“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么好风飘,
一心想着他呀他,我想得真心焦,
为了那心上人, 睡呀么睡不着,
我只怕呀找不到,那叫我怎么好。
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么好风飘,
三步两脚跑呀跑,快赶到土地庙,
我情愿陪着他, 陪呀么陪到老,
除了他呀都不要,他知道不知道。”
“一句‘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么好风飘’每段都有啊,太取巧了。不过嘛,歌词写得确实不错。你怎么这么懂女人啊?经常观察女人吗?怎么观察的?偷看过吗?”
这刘萍经常说些虎狼之辞,一点都不像外表那样。眼睛又大,像刀子一样。
“怎么能说偷看呢?我可是有女朋友的人啊,我确实经常观察我家洋洋,人的感情是有共性的啊。了解起来一定也不难。再说这只是描写女子思念情郎,选几个场景就行了。难点在于把握尺度。”
赵海生解释道,他的解释里其实采用了天启材料里的一些评论。是的,天启歌曲就是这么爽快,不但给了好几种不同的演绎,还附带了一些评论和赏析。
对这首歌,有评论认为最难的是歌词适合社会对爱情的描写尺度,那就是恰到好处。不能太露骨,又要有赤裸裸的思念。赵海生决定把这些也表达出来。
“什么叫把握尺度啊?”刘萍问道。
“这个问题嘛,其实穆洋是最有感触的,对吧?”赵海生看着穆洋说道。
“我?我觉得我也把握不住啊!”穆洋连忙摆手拒绝。
“我是说你在这方面受折磨了。刘萍可能还不知道,《童年》这首歌因为有一句‘隔壁班的男孩怎么还没走过我的窗前’,说了一句‘心里初恋的童年’就被批评了,穆洋受到的批评可不止一次了!这就是社会尺度啊!”
赵海生用《童年》这首歌解释了一下。
“所以这首歌我就吸取教训啦,不能直接说热恋,也不说亲吻这些敏感的词汇啦,只说想人想得心焦,把心焦形象化一下就是睡不着,到处找人,感情上只是说陪到老,这样就比较含蓄了。真正的热恋肯定不会这么文绉绉,当然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该……,该怎么样怎么样啦。”
赵海生说得兴起,差点又满口跑火车,连忙自己打住了。
“那这还算民歌吗?”白静茹问。
“当然算啊。曲调主体来自于民歌,歌词意境也取材于民歌,只是加工了一下,更精细了一点,很多民歌歌词是比较粗野的。”赵海生说道。
“民歌歌词粗野?不可能吧,虽然没听过多少民歌,但想来是比较淳朴的。”刘萍说道。
“不信你自己看吧。”赵海生拿过一本复印的民歌歌曲集,翻开一页,递给刘萍。
刘萍看了以后,马上把歌本扔到一边,红着脸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也可能是印错了。”
白静茹拿起来翻看,小声念到:“……,两人多自在。”
还没念完,穆洋就赶紧阻止她,可白静茹不知道什么意思,自顾自念了下来。念完了还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